主题: 人性知识讲座
课程安排: 站在传统道的角度,全面讲解《内业》上的人性知识。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立志教育、 养生教育 、益智教育 、 认识分析问题、在工作中如何任用人性的规则
讲座的意义; 了解机器的性能,就可以造机器,同样,了解人性,就可以造人,
主讲: 敬守(管子内业详解的著作者)
讲课方式:基础理论部分请看视频:https://www.tudou.com
现场时间地点:看实践情况挑选,有一定人数随时定期开课。
联系QQ群;如果对此类讲座内容有兴趣,欢迎就文中观点与文章作者敬守交流,
详情请加qq群66733685
内业介绍的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大到塑造人生,小到怎么吃饭,我们暂且用一个词语表示:人性。 学习内业知识真的可以造人吗,看了我们的几个讲课提纲就有点认同了,我们在豆瓣发布了五个活动,一是: 内业与养生,二是:青少年应该如何立志。三是:人应该如何认识问题。四是:如何让生命的每一动一念都具有活力。实际在讲解中都要讲到的。四个讲座实际是一个讲座。五、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人性知识
是我们采内业之精华,先精心调制的几道小菜而已,真正精致的大餐还在后面! 更多的人性知识讲座内容,请参看;https://dzgpxs.blog.163.com/blog/#m=0
以下是“如何让生命的每一动一念都具有活力”讲课提纲,欢迎参看!----
如何让生命的每一动一念都具有活力,不消沉不退转
要明白生命怎样具有活力,首先得明白生命是怎么生长和怎么死亡的。
按照内业的观点,人的心是一层层的,每一层次都要象一个坚固的城防,不能被任何物质精神上的东西来攻破。这样生命就会健康长久,这个观点在内业与养生一讲里面说的清楚。请看图片。(活动的海报图)
人的形体是怎么生长的呢!内业上说,道者所以充形也,要在合乎道的情况下,把心这座城越筑越广大 ,人就是生长的。怎么来建筑这座城呢!或者说怎么让心不断的增长。 内业上说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和乃生。所以讲,人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精和形的结合,当对外界有感应的时候,要清楚正当的感知明白,做到“和”。这样心就有一个新的精和形与之相对应,这样心的形体就逐渐广大。用上面的图片表示,就是那个方框外面又多了一层。
那人心的这座城防是怎么被攻破的呢!内业上说“和乃生”,先要知道怎么样才叫做“和”。再看上面的图上标识的“感应”的位置,当人有感应的时候(包括眼耳口鼻等等等的感应),在不被任何干扰与影响的情况下,人对所感应的问题做出了真确的断定,这样就是和。内业原句“精不现,征不丑”。征就是形,就是说,不要用其他的思想和形态来断定现在感知到的事情。比如说通常见到问题的时候,马上想到我或他人先前是咋样咋样处理的,这样就是干扰了对事情的判断。这样做是怎么后果呢,从上图来说,比如把感应落在“形”上,就是相当于说谁谁或自己以前是怎么做的。如果把感应落在“精”上,就是相当于说谁谁或自己以前就是怎么想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心偏掉了。心没有去感知这个感应。我们知道,精是充实形体的,心没感应,形体就没有得到充实,这样,心的这个城防就被攻破了。当心逐层的被攻破,攻到不能应对外界有感应的时候,就相当于什么邪的东西都可以在自己身上直来直去,这个时候,人的这个形体就漏洞百出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每当有感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切断他和自己原有的“精”和“形”的联系。对事物做出第一判断,回过来在再和原有的观念比对。如果真的做到这点,人身就没什么矛盾了。
但是,现实中,人不是这么认知事情的,往往遇到问题想都不想,没想,从上图来说,就是把感应直接的落在“形”或“精”上了。那怎么做呢,按照上面说的,每当有感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切断他和自己原有的“精”和“形”的联系。对事物做出第一判断,回过来在再和原有的观念比对。这样做了,按照上文说的理论,心就多了一层。用上面的图片表示,就是那个方框外面又多了一层。大家可以自己这么试试,做几次。很快就感觉心力增强。
在讲了这么多之后,再来谈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如何让生命的每一动一念都具有活力,不消沉不退转。其实,如果早就明白上面的道理,自己也会调理自己的了。怎么调理呢! 就是处理好对外界的感应和精、形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现实中,人都不是这么做的。下面我就现实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再列几个例子说明。
首先,人都是向往好的东西,这一点本质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对好这个意念,没有任何的限制,那这个好,不就一下子跑到心里面去了吗。如果用上面的理论来说,心所建筑的层层的城防对“好”这个意念就是白建。没有起到作用了。我们一定要记住,心是不能被任何东西干扰或占有的。所谓的好,也不能直接的就进入心里。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样,可以想象看。如果一个人特别爱整洁。把所有整洁的意念都直接放到心里去,心的层层的城防都不来限定这个所谓的整洁,心就被整洁这个概念占有,那看到稍有不整洁的东西,会反感的利害。会避而远之。如果认真的想想,什么是整洁什么是不整洁呢。不整洁的东西,放在该放的地方就是好东西。比如说机油,黑黑黏黏的。如果放在机器里面就起到恰当的作用。再比方,一个人喜爱做社区的好事,如果把做社区的好事放到心里去做,当看到一点不利社区的事情就很恼火,就恶言恶语了,那这样不是处处招惹是非吗。说了这些,主要是讲,通常人是知道不好的东西都不去碰他,但是遇到好的东西就没什么抵抗力,其实好坏都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的想法,还是那句话,心是不允许被任何东西干扰或占有的。如果干扰了,心就不是自己本有的心了,用筑城的理论来说,心这座城就停建了。都停止了,就没什么活力可说的了。
再说第二个例子: 从人心向善的方面说,一般人都接受做好事。做有意义的事情。现实中靠自己一个人做,也没依据,没气氛,也不懂从哪做起,所以都是跟别人学着做。看哪做的很有声势,就跟着去了。也许开始连为什么做,做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如果真的找到值得一生去奋斗的事业,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了。那就在那个氛围里面去把自己的这座心城慢慢的建筑强大。不论刀山火海,不论繁华或低迷,都要坚持下去。可是,世事是多变的,人也是多变的。如何在多变的环境下,自己也活的有活力,不消沉不退转。这就要熟悉一些心里的方法。还是用个故事来说说吧。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面有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我们今天就专谈这个小和尚,这个小和尚仰慕老和尚的法力,就找来了,开始为什么修佛,佛是什么都不清楚,就相当于刚步入社会的人什么都不了解一样。这样的人怎么修炼自己呢,还不都是跟着师傅学了。那用上面的图片来说明的话,就是,一遇到什么事情,有感应了,就问师傅,师傅就教怎么做。那这个精就是师傅的说教,形就是师傅的表现。老和尚说什么,小和尚就信什么,师傅说,女人是老虎,不要碰她,小和尚就不想着女人这个老虎,师傅也言行一致,这么修下去,也很好,很顺畅。就相当于一个人在一个很有意义的团体里面,理论和行动一致。就是精和形之间也没有矛盾。这样很有活力,做事很有信心。现在来个比如,假使有那么一天,老和尚云游不归,来信告知小和尚,师傅在外面被老虎吃了(就是还俗了,不修佛了吧),自己好自修炼吧。那这个小和尚就受苦了,以前他满脑子的师傅,很有精进,以为师傅就是佛,师傅都是对的,一切照着师傅做,现在都习惯了,按照内业的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应外界,心里这座城防一直是这么建设的,没办法改了,现在师傅被老虎吃了,他就想不通,你说不要被吃,结果自己还是被吃,就相当于,在一个团体里面,以前是怎么要求的,现在照着相反的方向做了,人就很矛盾,如果在此环境下过久了,很难从这个环境下逃脱的。那这个人也许一辈子都在矛盾中,永不得解脱掉。
还是说这个小和尚,他遇到感应了,现在还是想到师傅的说教,接着就按照师傅的行动做,现在师傅变了,咋样办! 他会总这么想。结果越修越矛盾。弄不好会死掉。
再假若这个老和尚道行高超,也不被老虎吃掉,一生精进,有一天成佛走了。那这个小和尚也会伤感一时,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了啊。但这不会象被老虎吃掉那样会死掉。如果小和尚信心强,会找到办法的,因为这个信念没死,师傅的教诲还在,对师傅的教导不会怀疑,用上面的图说的话,就是精是对的。接下来怎么做,会自己摸索。
我们还是说说师傅被老虎吃掉了,小和尚该怎么办吧。按照内业筑城的说法,有感应了不能把感应落在精和形上,一开始就是应该自己先朝着佛的境界去修行,不是什么都依靠着师傅,只能是在对着佛的境界去参照师傅的言行。现在已经是这么个境界怎么办,我们知道精和形是相互生成的。现在马上要做的是毫不留情的,把原有的精和形都斩掉,重新去找高明的师傅去感应佛,待感应一段时间后,再来处理自己以前的伤损。也就是上面说的“精不现,征不丑”的意思。如果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社会大环境一样,人很难去找另外一个环境的,内业和古典的文化都有个天地人的观点,就是把社会的大环境也除掉,只想着天地人,再创造一个社会团体要发展,人类自身要进步的大氛围,大环境,在这样的氛围内去感应事物,感应一段时间后,再回来认识自己遇到的情况。
正因为如此,我们敬守德育培训,一直强调跟敬守学内业,和内业学道。跟着任何人学道,往往都会有问题出现。
第二个例子就说到这了,人人遇到的环境不同,所处的事情方向也不同,只有自己慢慢去对照了。好在讲座后,我们有线上的讨论活动,可以讨论一起进步。
再说第三个例子:有些人是这样的,不被社会任何热烈的东西吸引,不去追逐什么,没什么特别的才华去展现。这样的人怎么时时保持活力呢!首先对人来说,应该培养个信念,内业上说“守善勿舍”,人人都要守住善,内业的这个善,和通常说的仁爱,爱帮助人不是一回事情。是对自己的,不是对别人发善,他是内心的一个信念,善大体是进步的,积极的,向上的,生长的等等。具体的内容要靠自己在现实中锻炼认识清楚。要明确是非,好恶,这样才能守善,通过在现实中摸索,就能逐渐的把善守住。并且以此为乐。然后在从善的方面出发,去应对现实中的感应。用找师傅的情况做比方的话,就是把师傅换成善。以善做师傅。这样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担心,善会被任何老虎吃掉了,自己就很安全。就是生命的活力始终都会保持好。
如果用筑城的说法,要把心这座城建筑的很广大,善也要发挥的广大,怎么把善做大呢!用个例子来说,通常讲笑一笑,十年少,谁笑谁年少,不笑的就不会少了,是讲人有了感觉。然后这个感觉就会对人有影响,同样善心也一样,只要具备善的感觉,善对自己就发挥作用,任何一点的不善,都是没守住善,就是处处都要善;比如,你看到个很脏的东西,往往是吐口口水,再走开,那这个脏的感觉在自己身上都走了一个来回了,这个讨厌的感觉对自己就有不利的影响,现在用善来应对这个讨厌的感觉,把讨厌的东西认识清楚,想像看,这个脏东西用来肥料,那就非常好的,这样把脏也变成善了,比如遇到一个看不惯的人,想像也许什么情况可以帮到我,或怎么样他可以转变成很好的人,这样也是把不善变成善,等等,善是积极向上的,这样自己的心情也会积极向上,就是有活力,就象有笑的感觉,人会年轻一样,如果心里存有很多脏,看不惯的情绪,对自己就是另外的影响了,对社会,对工作,对家人都是这样,凡是有感应,包括眼鼻耳味等所有的感觉,都往善念上变,,允许的时候付诸行动。这样可以把善发挥到极处。心里就没有被任何不良的情绪干扰。这样才可以把心这座城建筑的广大。这样生命会有意义和激情。
也许这样的人才是最好的吧。不象第一和第二个例子说的那些人,心里老是不平静,爱欲不断的。
现实中,人人遇到的境况都有差别,各个人的情绪和欲念也不一样,造就了不同的心境,在这也不能都一一列举,但是,理论上是说明白了,自己慢慢比对吧。
谨以此文,献给充满热情却被热情所烦恼的朋友:
献给曾经有过激情满怀,却后来矛盾消沉不能自拔的朋友;
献给只想平平淡淡过日子,却很想提高人生质量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