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一场名为“旅游地产峰会论坛”上,说了句“旅游地产有走向温州
经济发展之虞”,结果在
网络引发一场口水骂战,有媒体甚至以“旅游地产遭到清算”名之。这显然是过了,毕竟我是看好旅游地产的。
旅游与住宅之地产属性差异大
国务院于2011年底发布《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旅游产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
经济之
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国人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可见旅游地产对于未来中国
经济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也因此吸引众多房企由住宅地产转型从事旅游地产开发(当然,这其中也有 “情非得已”的原因)。
惟旅游地产与住宅地产差异之巨,何止以道里计。首先,长期以来住宅地产一直被视为整体
房地产的支撑产业,于是住宅地产以外的领域被笼统地划入商业地产,但商业地产其实相当多元化,它是以地产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的,不同的产业下形成了不同的地产模式,如:工业地产(园区)、旅游地产(景区)、商业地产(商办、商铺、商场)、
养生与养老地产……等,使得其操作性较住宅地产复杂的多,尤其是住宅地产开发完毕便基本获利了结,而旅游地产作为相当比例的持有型产业,建筑物兴建完毕才是面对运营风险的开端,在过程中有
压力、有成本、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
“说故事”能力是旅游地产的关键技术
旅游地产开发商必须清楚的知道,并不因你有特殊的山水资源,就可以作成、作好、作大旅游地产,毕竟在同样的区段里,存在其他同业的竞争,如何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准确
市场定位?是重中之重!这并非“
市场区隔”这么简单,而是在非常狭窄的缝隙里,“活出自在”、找到自己生存壮大的契机与空间。
换言之,怎么样跟竞争对手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又能够被
市场所接受、所欢迎,这就需要可持续的整合型创意
策划,不是某一个点子、某一个想法便能成事,当然你必须随时保持警惕及戒慎恐惧,关注同业变化与招徕技巧,不断推陈出新,乃至具备“说(动人)故事”的能力,否则不仅容易自陷窼臼,甚至你自以为独到的创意作法,其实别的旅游地产早就用过,譬如:自己摘葡萄做红酒。
目前来看,行业内值得期待的案例是知名房企绿地集团在上海崇明所打造的“上海长岛”。由于长岛系美国名声在外的富人区(蒋宋美龄晚年居住地),且为旅游、休闲重镇,“上海长岛”以其地利之便,所欲诉求的客层定位及可延伸的想象空间之宽广,便不言而喻。
因此可以这么说,旅游地产必须不断创造惊喜、欢乐,乃至温馨、休闲氛围的塑造(视产品属性而定),这就要有一个庞大的、有实力的创意
策划团队来加以有效落实。但这容易吗?有多少业者能够做到?又有多少开发商在介入之后,想的是永续经营而非卖完地产就急于脱手解套?
旅游地产“适”者为王!
如此一来,短进短出、从未想过长期持有的温州模式,当然就是旅游地产面临的发展瓶颈!因为产业升级、产品优化非常困难且所费不赀,同质化问题严重,也就在情理之中,而旅游地产恰恰追求的是个性化、独特化,即使有好山好水,也不一定有好的旅游地产。
除此之外,旅游地产资源分为人造意境和自然天成,有景借景,没景造景,加之搭配软硬件之水平提升、挖空心思创造优势,这同样与住宅地产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标准化作业模式,有天壤之别。
最后我想说的是,随着地产的多极发展,住宅与商业的切分已不符实际,实应以其持有与
销售属性,区别为“经营性地产”与“非经营地产”,后者以住宅为大宗,前者则又切分为商业、旅游、产业、农业、养老…等地产门类。不可讳言的是,在所有“经营性地产”当中,又以旅游地产的操作难度最高,因为旅游地产进入门槛是低的、发展前景是大的、开发商蜂涌进入是必然的、非民生必需品是真的、一段“血海拼杀”之岁月是不可免的,而物竞天择只有“适”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