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新闻司邹建华参赞的新作《如何面对媒体——政府和企业新闻发言人实用手册》近日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邹建华指出在当今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媒体无处不在,突发事件或危机发生后,面对媒体的强烈关注和干预,组织或个人应对是否妥当,对缓解或化解危机至关重要。中国一些组织处理突发事件或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反复向我们揭示这一点。
中国很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危机媒体应对问题,常常因不懂媒体特点,缺乏媒体应对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导致出现“媒体危机”,从而使危机加深。所以很多负责人应该参与专业的突发事件媒体引导讲师的培训,从专业技术的层面来解决媒体应对的问题。
政府遇到安全生产突发事件,要注重考虑面对网络舆论
过去很多领导都不太在乎舆论问题,更多的着眼于能够看到的事故解决,在面对网络舆论的时候简单粗暴的选择删帖,或者禁言,封号等行为。这种粗暴的措施反而加剧了对政府公信力的危害,在当下新媒体已经占领了世界的情况来看,手段已经是必须要变革了。
在2011年的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7·23事故”影响是巨大的,它远远超出了铁路行业的范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社会事件,由对事故的质疑演变成对中国高铁的质疑,最终演变成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质疑。在一些媒体与微博大V的鼓动下,人们已经逐渐失去理智。与此相对比2008年4月28日胶济铁路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2011年“7·23事故”的前一天,7月22日3时43分,京珠高速公路河南省信阳市境内发生一起特别重大卧铺客车燃烧事故,造成41人死亡,但这两次事故都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这种对比当中不难看到,舆论如果引导不对,本身的问题就很容易变化成为很多方面的影响。很多领导干部没有接触过突发事件媒体引导讲师的专业培训,面对舆论问题粗暴的解决,反而增加谣言的可信度。这种情况的发生,说明一套专业完备的培训系统,针对全体管理和责任人员的突发事件媒体引导讲师培训师必须的。
面对安全生产事故媒体引导,学会最佳处理措施
面对舆论压力,仅是靠传统的手段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了,我们不能够把网络舆论简单的当做敌对手段。更要看到网络舆论本身对于政府宣传,辟谣等工作也是一种便捷的方法。
在中国最著名的安全生产事故媒体引导讲师成炳国看来,在安全事故后期的处理当中,妥善的处理舆论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的主要考核。成炳国老师是现任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在生产安全领域工作十几年,参与过许多重大的安全事故处理工作,从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中,对现在的一些事故处理提供了一些借鉴。
领导干部应该把舆论压力转变为舆论措施,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是未来一个走向,连人民日报在微博上都开始卖萌,共青团团委的微博都开始关注娱乐的时候。更多的领导干部如果还不明白如何利用舆论,就显得职业能力很是堪忧。
而且就算是对于媒体应对不擅长,还有专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媒体引导讲师可以提供培训。学习一套专业的问题处理手段,提升自己面对安全事故处理的手段,才是领导干部们的一个主要工作能力的提升。
生产安全事故媒体引导讲师,领导干部必须接触专家
知人者善用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选择专业人士提供帮助是最好的选择。安全生产工作是现在国家一个重点关注的领域,最近几年一些的安全事故,加快了国内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力度。新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一些不了解安全生产意义的领导干部来说,更是敲响了一个警钟。
所以说干部管理层参与安全生产事故媒体引导讲师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挥职责的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媒体引导讲师成炳国撰写论文《生产安全事故问责是“尽职免责”还是“株连九族”?》中,就在安全生产领域第一次提出“尽职减责”概念。强调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尽到职责才是第一步的,也是对于自己的一个保障。而好的媒体应对,也是缓解事件影响,减轻事件压力的重要途径。能够做好媒体应对工作,就是做到了领导干部的尽职尽责,更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业能力的表现。在很多安全事故之后,能够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控制的工作人员,都得到了一些提拔,说明政府对于懂得媒体应对的人才还是很重视的,也是非常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