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顺,邓新顺讲师,邓新顺联系方式,邓新顺培训师-【讲师网】
邓新顺:“禁果”可吃亦不可吃
2016-01-20 14080


送者贱,求之贵”,你越是限制他越想得到。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越想知道。这种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是好奇心、诱惑力或神秘感。领导如果能认识并把握这一心理现象就能在工作中改变被动状况打开新的局面。

在一个偏僻的村庄,有着种植油菜的传统,种的全是当地的老品种油菜,秸秆细弱,株矮枝疏,因此产量低,品质差。乡里的领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曾大力提倡并积极推广改种“杂交油菜”,可由于他们记者去一偏僻村庄采访,见地里种的全是当地的老品种油菜,但当地的老百姓就是不响应,迟迟推广不开。后来有一位记者到这里采访,听了乡长的苦衷后,就给他讲述了法国“引进土豆”的故事,乡长听后深受启发,并在随后的推广饲养波尔山羊的过程中,如法炮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他们决定把临近山区的四个村建成养羊基地,饲养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波尔山羊。但这次他们没有兴师动众的在面上普遍推开,而是一反常态的限制饲养,决定在4个村中每村只选一户饲养波尔山羊,决不多选!为了渲染“限制”的严格性,由乡长任推选组组长,推选前,乡里提出很多苛刻条件,整整忙活了一个月,乡里为这4户每户引种羊100只,多一只也不行。乡里还组织这4个村的联防队员每晚轮流值班看羊。等羊下了羊崽后,乡里说要出口,不让养羊户私自出售。左邻右舍的农民眼馋,托亲拜友,晚上摸黑溜进养羊户家里,好说歹说也要偷买回几只波尔山羊饲养。如今这几个村户户养羊,人均收入已超过万元。
  同样是在农村推广新的生产项目,这个乡的领导先前由于把握不住人们的心理,所以虽然大力提倡“改种杂交油菜”却推广不开,后听了记者讲述的“土豆”故事,思想受到启发,比照“引进土豆”的做法,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禁果效应”实际运用。

除了这些利用“禁果效应”取得积极效果外,也不排除工作和生活中还有不少因“禁果效应”适得其反的例子。

比如,我国历代统治者,经常把他们认为是“诲淫诲盗”的书列入“禁书”之列,如《金瓶梅》就以“禁书”而闻名。西方文化史上,萨德王尔德劳伦斯等人的著作也都“享受”过被禁的“待遇”。但是被禁并没有使这些书销声匿迹,反而使它们名声大噪,使更多的人挖空心思地想读到它们,越限制影响越大。现代社会的传播手段和渠道多样化了,但“禁果效应”还依然存在。例如,我国的很多专家日益认识到,关于性的知识不应该对青少年讳莫如深,这样反而使他们对性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而不能正确地理解。在新闻传播中,很多新闻管理者和媒体还习惯于对公开发生的事情“捂盖子”、“报喜不报忧”,而他们忽视了这样的结果:当迫使公众无法自由选择信息时,人们对无法得到的信息将增进获取的动力。 现实中的情况就是这样,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隐瞒住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引来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人们对你隐瞒的东西充满好奇和窥探的欲望,甚至千方百计通过别的渠道试图获得这些信息。而一旦这些信息突破你的掌握,进入了传播领域,会因为它所具有的“神秘”色彩被许多人争相获取,并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从而与你隐瞒该信息的愿望背道而驰。这一现象就是传播中的“禁果效应”。马克思很早就对这一现象做过论证,他指出:“一切秘密都具有诱惑力。对社会舆论自身来说是一种秘密的地方,形式上冲破秘密境界而出现在报刊上的每一篇作品对于社会舆论的诱惑力就不言而喻了。”

可见利用“禁果效应”时,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人们不喜欢而有价值的人或事物变为“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不要轻易地把某些不喜欢或不赞成的人或事物当成“禁果”,以致为的增加其吸引力,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