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告别持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也是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18个季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的周期。2014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7.4%。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除去非正常年份的最低值。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将如何?经济下行这几年的宏观政策效果如何?2015年宏观政策应如何走向?本期《金融街会客厅》特邀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
落实改革是规划的重要内容 樊纲表示,“十三五”规划制定应创新制定方法。要避免规划碎片化、部门化倾向,从而变成既得利益的机会。建议全国制定战略性目标,经人大通过后不再在各部门分解,而是全面落实,制定工作计划。 “十三五”潜在增长率应该在7%左右。樊纲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应在7%左右,甚至达到7%到7.5%。他认为支撑增长率实现的是人力资本、资本投入、知识科技、体制改革等因素。 人力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5年年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7%左右,甚至7%到7.5%的潜在增长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樊纲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四方面要素进行了分析。 第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仅是劳动力总量,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受教育水平问题,“干中学”的问题。“十三五”劳动力的总量可能减少,比过去贡献小一
政府要逆风调节 在经济往上升的时候,政府要采取压的政策,经济下滑的时候要采取托的政策,就是“和市场对着干”。 《英才》:如果可以和上次危机相比,你认为后面会再有十年大萧条吗? 樊纲:这次危机是几十年金融泡沫的一次大破裂,确实是百年不遇。不论从金融危机的深度还是广度讲,它都大于1929年的危机。 1929年危机之后,伴随而来的是十年大萧条,全世界的GDP减少了50%,企业倒闭、破产,工人失业、饥荒,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13日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已确实率先复苏,中国的复苏是可持续的,而且呈现出V型而不是W型的走势 樊纲在13日开幕的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作了题为《复苏中的泡沫争议——未来宏观政策调整的方向》的主题演讲。 樊纲称,面对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联合采取了基本正确的政策,成功防止了一次像19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如果发生大萧条,不是一年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衰退,而是十年
1、两位数的增长对中国来说从来都是过热的增长 对于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一个通常说法是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的高增长时代,进入一个高中增长、中低增长,比较低的增长时代。在北京“中国经济50人论坛长安讲坛”上,樊纲对此表示不认同。他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绝大多数时候不是两位数增长,过去十年有两个时期出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在2004年~2007年和2009年~2010年。而且过去二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机构纷纷调低了今年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回归正常”。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近日在北京、厦门两地参加经济会议时表示,经过几年调整,中国经济基本实现了软着陆,他预测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在7.4%左右,并直言目前中国在处理的问题,都是过去10年中,两次经济过热造成的后遗症,“可以预见,中国不会再出现
在任何收入水平上都存在“掉入陷阱”的可能,关键在于工资福利上涨的速度能否和生产力提高速度相匹配。真正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应该指的是一个国家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后才出现的相关问题。中国现实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是,比起刚刚告别的低收入阶段,目前的收入差距更大。 樊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和转轨经济学。 在任何收入水平上都存在“掉入陷阱
据我自己的体验和我对别人的观察,真正能玩着干成什么事、特别是什么大事的人,不说没有,也只能是极少数。口头上怎么说是一回事,事实上究竟怎样是另一回事:天下没有什么成功的背后没有一番磨难、一番心血、一番痛苦、一番苦熬、一番努力。运气是有的,天才是有的,但与成功者的人数相比,那是个微不足道的少数,多数人的成功都是用辛劳、用血汗换来的。几个“玩”字,往往还不能“蒙蔽”几个人,最糟糕的是有些描述成功者成功经
由《中国经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4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夏季峰会6月14日在北京开幕,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出席峰会时表示,7%-8%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两位数增长是变态,中国经济增长换挡至低中速说法有问题。 樊纲表示,现在一个通常的说法是过去中国两位数的增长是过去的常态,然后现在换挡到了7%-8%,一个低速或者中低速的一个增长,这个说法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