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傅佩荣讲师,傅佩荣联系方式,傅佩荣培训师-【讲师网】
深入研究儒家和道家思想
傅佩荣:易经与人生·在变化中保持优势
2016-01-20 106286
《易经》如何解决疑惑 古人如何解决疑惑?像古代的天子,要不要迁都呢?迁都关系国家命脉,一般人都不愿意迁居,好不容易买的房子,你一迁都,房子跌价怎么办?古代人也一样,他也喜欢安居乐业。 古代天子有困惑,要参考五个方面:第一,自己思考怎么做。第二,与大臣商量。因为有专门负责的大臣,跟他们商量。第三,跟老百姓商量。我们很难想象古时候也有民意测验。要问问老百姓的意见,到市场上跑一跑,收集一些资料。前面这三种都是跟人有关的,天子自己想清楚,请大臣一起来开会,然后再找老百姓看他们的意见如何。 第四,就是占卦。杀一只乌龟,古代的乌龟真惨,只要长到几尺,它的壳长到五尺以上的都很危险。用龟壳占卜,譬如要不要打仗,杀一只龟,龟壳上就刻“战”和“不战”;然后放在火上烤,哪一边先裂开,就按照哪边说的做,代表上天告诉你要不要打仗。事实上,这是一个有关士气问题的方法。国君本来就可以下命令打仗,下面谁敢违抗呢?但是光靠一个人下命令,底下人没有信心是不行的,底下人甚至会认为国君与那一国的国君感情不好,要去报仇,我们当牺牲品。因此,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人心浮动,就要占卦。用龟壳来占,但是用龟壳占不太好,可以在壳上做手脚。知道国君喜欢打仗的,用力刻深一点,火一烤先裂开,就按那裂开的一边去做。 第五,就是《易经》。用《易经》又叫占筮,“筮”是代表古代的一种草——蓍草,我们现在很难找到这种草了,只知道古人的描写。这种草叫做神物、天生神物,很灵的一种东西,这是《易经》里面的占卦。古代就有“太卜之官”,专门负责占卜的官,你说这是迷信吗?我认为不是。我认为,你已经前面思考了,把人的智慧都已经用光了,但是人的思考再怎么样都会百密一疏,再怎么样都会有盲点,都会有执著。经过鼓动、宣传、介绍,大家就想“好”的一方面,忽略“坏”的一方面,最后谁负责呢?所以就要靠靠“卜”与“筮”,即靠“占卜”、“占筮”。 这五种合起来之后,一定是不一样的结果,不可能说五种完全一致,说我们要迁都,我们要打仗,不可能的。所以还要问,你问的是国内的事还是国际的事?是说自己内政的事还是外交的事?你要看情况而定,每一种赞不赞成,列出来之后,就看哪几个比例如何如何。这是古时候的方法,代表什么?代表《易经》本来在古代,就有拿来“占筮”的作用。 你要占筮的话,它基本的原理是什么?鉴往知来,让你避开盲点与执著。所以,我们才要说,《易经》到底是什么?一路下来,最重要的是“观天道以立人道”,这是讲“义理”方面,人类应该如何生存。我们知道人类生存当然希望趋吉避凶,希望所有的吉祥都能够到我们身上来,所有的凶恶、凶险灾难都不要来。但是,没有那么简单的事,因为变化。当你认为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底下开始出现了凶险;当你最近一切都不顺,说不定很快就要过去,底下就是幸福了。这是《易经》里面的观念。老子后面后来说的一句话,就很符合这个道理: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灾难旁边就靠着幸福,幸福底下就藏着灾难。所以,当你现在正在幸福,就要小心了,居安思危;当你现在受苦受难好多年,不要悲伤,旁边就靠着幸福,你终于撑过去了,雨过天晴,幸福开始。这就是受到《易经》的启发,说明宇宙万物都是在变化之中。 《易经》的变化观念:在变化之中保持优势 那么,如何在变化之中,始终保持你的优势呢?《易经》会告诉你,把焦点拉回自己的身上,保持自己的主动性,让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优越的位置。譬如,你现在很顺利,那就不要骄傲。你要准备失败的来临,你准备好了,失败就不来了。当你遭遇低潮的时候,赶快充实自己,等待机会的来临,随时去把握它。 《易经》讲到变化的道理,很符合我们实际的生活经验,非常的深刻。我们讲“天道没有吉凶”。什么叫“天道”呢?六十四卦整个的循环构成了天道。天道是没有吉凶的,如果你说这个卦不好,但《易经》里面有些卦本来就是很困难的。譬如四大“难卦”。我们将来会专门谈到的。哪些难卦呢?譬如,有一卦就叫做“困卦( )”,“困卦”代表什么?水在沼泽底下流走了,“泽水困”,上面是沼泽,水到底下去了,沼泽空了,代表山穷水尽了。那怎么办?这就是困难的卦之一。你碰到凶险你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知道“天道无吉凶”。我现在说《易经》每一个卦都是好的,有这种事吗? 其实人与人相处,都是在比较之中,只有相对的好坏,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如果要说常常保持优势,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德”,“修德”就是掌握到“天道无吉凶”。人的吉凶来自欲望,化解欲望就没有吉凶问题。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不在意,就因为你化解了欲望;欲望强的话,跟别人就会竞争、斗争,到最后战争。我一旦消解欲望,别人认为不好的,我不认为不好,我就可以接受;但是我本身有一种自处的态度,有一种处在困境里面的方法,即修德行善。 可见,《易经》给我们的启发,对读书人来说,真的是良师益友。我自己学习《易经》的心得,在经验上来说,是在大学的时代老师教《易经》里面很小的一段——乾卦的《文言传》。当时老师读得津津有味,我们听得头昏脑胀,因为才大学一年级,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时只知道乾卦是一个卦,六条线都是阳爻,谁都会画,但相同的线却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位置。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情况。大学时代了解的是很简单的东西。后来只听到别人说《易经》很神秘,很有道理。但是也不知道它怎么样有道理。再后来看到“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觉得这个图很有味道,里面还有数字的对照,但是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我也没有时间去想太多,就先研究儒家、道家,因为它的文本比较容易了解,你只要用功。譬如,我读《论语》,看历代两千多年四百多家注解,把这些注解都看完,你自然就懂了,问题只在于你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注解,构成一个完全的系统。 后来,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我就想到孔子说的话: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了五十岁可以专心研究《易经》,将来就没有大的过失了。孔子学《易经》,目的是希望将来没有大的过失,这说明什么?人活在世界上,小的过失是难免的,大的过失为什么可以不犯呢?因为学习《易经》就可以避免。孔子说这个话也是很实在,也是很谦虚的。儒家的思想在《易经》里面很清楚地表现出来。有人说,儒家讲“人性本善”,其实不然,孔子这一句话就证明,他到五十岁研究《易经》,只希望不要有大的过失,小的过失还是很难避免的。可见,“人性本善”是句空话,不实在。孔子的修养到七十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代表他七十岁以前“从心所欲”,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可能会违反规矩、礼仪、法规这些。从这些地方知道,孔子很重视《易经》。司马迁曾经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那时的《易经》是竹简,竹简是绳子绑起来的,绳子断了三次,我们就知道他多用功了。古代念书人,《易经》都是放在案头,每天有空就翻一翻。“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是看《易经》,因为怎么看都看不懂,但是又很有趣,每种卦象都有某种象征。有的跟实际的事物很像,譬如鼎,古代人烧饭用的是鼎,鼎卦看起来就很像鼎的样子。但是到底哪一个先呢?是先用鼎再有鼎卦,还是先有鼎卦再有鼎?在古代来说,这都是很有趣的问题。还有其他许多卦,你看样子就知道它所代表的是什么东西,并且它的主要的含义,一想就知道是好还是不好。这些我们将来都会做一个说明。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