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笙,张靖笙讲师,张靖笙联系方式,张靖笙培训师-【讲师网】
互联网转型、大数据、工业4.0、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
张靖笙:5G时代背后的卡脖子问题
2020-08-01 2031

5G时代对中国是危还是机?


    上两周出版社编辑告诉我,我去年写的新书《5G时代》下个月要上架面市了,为了拉动下市场销售,问我是否可以安排在8月份做一次直播,在公在私我都不能说不行。

后来我想来想去觉得不能只说好话,还是要讲些实话,对5G的溢美之词是全球共识,而中国在今天却为此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当国人为华为撑腰打气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还一直被人家卡着脖子,而且最近对方下手越来越重了。

     不管我们对5G时代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真情实意的向往,多么善良美好的憧憬,可是到今天我们不能再无知地只懂得为其鼓掌叫好,而看不到这也可能是对我们过去取得的财富、资源、成就、地位最为严重的一次洗劫。

我最近在上多年好友田俊国老师的心力训练课程,却在他赠送的《领导力》课程里面听到一个金句:“思维跟不上时代的时候,就是领导力大权旁落的时候”,毫无疑问,万物互联、万事成数的5G时代是一个工作生活都彻底数字化的时代,而对于中国绝大部分组织领导人比丧失权力更加考验的,已经不仅仅是思想落后于这个时代的问题,而是造成这种思维落后背后的缺乏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数学基础的问题。

      有效的组织行为以正确的认知作为基石,而组织认知和个人认知天然存在巨大的差异,无论是现代的认知心理学还是传统的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我们一直研究的都是关于个人的认知,我们说个人的认知是有很多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的,我们后天努力和习得也离不开以发挥这些先天禀赋为基石。

      最近我在陪女儿读一本少儿科普杂志,才知道病毒是介乎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跨阴阳两界的物质存在,就此可以铁证我们对自然生命能量的理解还是何等的肤浅,任何一个个体生命,与生俱来就拥有了生命所赋予的巨大认知潜能,这毫无疑问不是任何一个人类组织生命可以比拟的生命潜力。

       如果说我们很难看清不确定的未来,当下我们能做好的下一步就是守护好自己的底线。今天,我们的底线在哪里?哪些是我们的短板和弱项?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如何认知自己和自己的对手的问题。所谓知己知彼,我这里说的对手并不是特指某个阵营或者某个敌人,而是泛指当前威胁或者限制我们生存发展的外在问题或者风险挑战势力,我们了解它们吗?我们有能力打败它们吗?这就关乎我们认知的问题。

       不管各类中国组织的当家人是无知还是无能,很多组织层面认知的问题都在今天转化成为了越来越灾难深重的数据问题,如果现在他们还熟视无睹地自我感觉良好,我只能说这是傲慢与无耻。

       所以我今天想谈的是一个这么沉重的大命题,讨论它本是需要做大文章的,最近几个月我也一直在思考,只是越想发现头绪越多,牵扯的内容越庞杂,关系更混乱。

       而众所周知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正在面对重大挑战,也有重大发展机遇,历史到了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现在已经容不得我们有大把时间来细想了,必须采取行动做对下一步,所以我今天还是做一个引子,把大体思路粗理一次,这次是希望对自己也能抛砖引玉。

       还没切入正题,已经啰嗦了近千字。



拿来主义无法解决中国科技发展的问题

      估计很多朋友现在都非常自豪中国的科技发展成就,我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我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指出,大家不能被眼前的上进势头冲昏了头脑,到目前我国大量的科技成就还是拿来主义的胜利。

      早年我是学习过船舶工程和建筑工程的,船舶是我本科专业,我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大量使用的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苏联技术,我们所学习的理论基础,我们在设计中使用的参数基本都是来自苏联。在学校,我曾经花几乎3个月画了一条吨位不算太大的船体设计图,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大量参考的是苏式60船型参数,没有这些参数我们甚至连船的龙骨都画不出来,后来我们学习的建筑技术也基本是这样的情况。

       后来我转去搞计算机技术,所接触的就彻头彻尾是美国来的技术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计算机民族产业仅有个人电脑(PC)汉化技术一项了,当时中国计算机软件业的支柱几乎都是做汉化技术起家的,说起来有些灭自家威风,但事实的确如此。

       当年我们还沾沾自喜于个人电脑应用的推广和普及成就之时,当我参加银行工作并接触IBM的大型机之后,发现个人电脑是九头牛面前的一毫毛,过去在个人电脑所掌握的技术几乎细小得不值一提,我当年想学习IBM技术根本不可能在书店中找到触及其皮毛片言只语的资料,更别说完整的汉字出版教材,IBM提供的打印版英文技术资料(电子版是不会给的)一套却足足有一立方米,而当年在业内熟悉这些IBM资料目录编码规则的人都成为了足以让我们膜拜的专家。

       即使进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家可能欣喜于国内终于产生了BATJM(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美团)这样令我们扬眉吐气的科技独角怪兽了,可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都知道连TCP/IP这样互联网最常用的协议都是美国人搞的,而TCP仅仅是上万个互联网协议中常用的一个而已,我本人曾经研究过十多份互联网标准协议的英文原文(RFC文档),费不少心血在里面打个小补丁,却已经让我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了几篇论文。

        其实自从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已经以非常开放的心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运用拿来主义在很短时间内跑过了别国很多年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路程,这方面拿来主义发挥过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如果我们当初不借智它山之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恐怕还要蹉跎很多年。

       拿来主义虽然能让我们在短短时间内建设了不少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可是这些大厦的地基是打在别人建构的沙石基础之上的,其实人家根本不用卡我们脖子,只要把我们脚下的石头搬开,就足以把我们摔得体无完肤。前段时间我和那些在名校做教授的同学聚餐,同学告诉我放心,我国各关键部门所用信息系统均为自主开发之底层技术,诸如北斗等等,这些早年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要自己爬着搞的基础技术,在今天看来真乃先见之明也。

      拿来主义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效用空间随着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已经越来越小,一则我国也从跟随者贴近领导者的后背,不少领域甚至我国已经洞穿了领导者的天花板,如果我们不超越他们自身都很难发展;二则无需讳言,现在的美国很后悔懊恼高科技上让我们占了多大便宜似的,打压我们已经成为其举国上下共识,其科学家们的国界思想也让我们不得不防。但这对于我国未必不是好事,脖子被人家卡一下反而可以让我们脑子放弃幻想更清醒,一时的憋气挣扎一下换回长久的自主呼吸,斗争中求生存才能长存。

       我在国际IT巨头工作多年,非常感激从这家IT巨头身上积累而得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在巨头的肩膀上看国内同行的能力和表现,的确能看出很多数据短板和弱项,这倒并没有让我产生多少优越感,反而常常引发我的忧虑和无奈。

以前我们非常善良地相信科学技术无国界,只要我们虚心总不至于让老师反感。可是核心科技和话语权始终还是别人的,我们想拿也拿不来,在别人话语权下发展技术无论如何都是仰人鼻息的,数字化时代的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这个对方输不起,而从对方蛮横粗暴的态度来看,我们输了也没好日子过,这是我的忧虑。

      而当我希望尽快把我从IT巨头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国内组织发展新动能的时候,有时也会遇到不少一厢情愿的无奈。可能大家都习惯了拿来主义的便利了,很多国外来的乐高积木我们用得很顺手,也能解决我们现在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啊,用顺手了就不再想重新发明积木了,可这种战略上的懒惰恰恰是未来我们最大的生存危机,今天国际上最新的积木模块已经早不再是我们手上这些了,当我们还在用这些老的器具绕弯弯,而人家也对我们的能力又知根知底,正等着把我们引进他们布置好的陷阱和套路呢。


我们看到很多卡脖子表现在数据,而背后恰恰是数学

     而在我接触的国内很多数据应用规模已经很大的单位来说,他们都普遍还没有意识到有多少卡脖子的问题,真的没有问题吗?在我看来,非也,他们没有感觉自己脖子被卡着,因为他们不但习惯了不惜代价购买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做积木,更没有意识到维护自身数据权益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向技术产品厂家声索数据的控制权,花了很多钱买回来的都是数据黑箱。

      我此前好多篇文章已经反复地说过,即使现在“技术是别人的,数据始终是自己的”,而对于很多组织的领导人来说,根本就没想过数据是自己的资产或者财富,而很多系统的操作用户都是基层员工,就更不可能关心界面背后的数据流去了哪里,而当自己的生产或者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发现很多进一步的技术研发或者创新需要使用过去自己的历史数据的时候,居然拿不出来,这时候去找厂家要才发现人家早就设置好了各种技术壁垒,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才尝到自己脖子被卡着难以呼吸的滋味。

      我过去反复推崇PLA(产品生命周期)和DigitalTwin(数字孪生)之父Michael Grieves的相关观点,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而言,无论是精益还是创新,我们都需要有更多的数据。

      在精益的领域,信息是那些被浪费的物质的替代品,没有数据我们就还一直不知深浅地浪费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而不自知,这个当然很要命,我们不能再以消耗环境为代价发展自己的经济了,没有绿水青山,即使有了金山银山子孙后代的福祉也荡然无存。

      而更要命的是创新,创新不但要基于过往积累的大量经验,也要获取更多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来自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而代表的是人类最前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大数据不代表信息和知识本身,但是今天所有显性化的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无数据就无创新是至理名言。

      工业4.0的世界各国已经到了一个创新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创新是一种谁都不能回避的斗争手段,不创新就落后,落后就挨打,对手最近的霸凌态度把我们一下子拉回一百多年前对八国联军面目狰狞的记忆,如果我们手上没有让对方忌惮的杀器,恐怕今天的遭遇比一百年前还惨。大家注意了,美国最近放松了对智能武装无人机的出口管制了,如果大家看过好莱坞大片《鹰眼》,里面那些杀人无人机神通广大、机智过人的场景,人命在其面前,连草芥都不如的弱小和可怜,这里没有任何人性可讲。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也必然是一个数据生产大国,5G实现万事万物的高度数据化,今天从技术上生产大量数据已经门槛极低,大量的传感器结合5G和各种物联网技术,大量数据采集完全不是问题了,而人类社会所有生产活动和生产关系都搬上云以后,解决数据问题已经关乎我们的生死存亡,这个好比我们的人口基因信息已经涉及国家安全,虽然我国已经做了各种出口限制和保密措施,我想堵终归是堵不住的,风险只能控制和延缓,而我们自己拥有更为详尽的遗传信息数据,在认知上处于领先位置,才是保护我们人口基因安全的必要条件。

      当拥有数据不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真正的问题才浮出水面,这个问题也显得很矛盾:“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啊?”大家别笑,我最近一个咨询项目的业主董事长还真很严肃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当时却发现百口莫辩,一时语塞。

      我相信很多数据工作者都有这种感觉,当我们认为自己是苦口婆心提醒领导要重视数据的时候,只要领导反问数据怎么用就足以把我们击倒。是啊,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啊,能够回答的只有靠面向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了。注意了数学模型不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只是装水的容器,数学模型才是能让数据点石成金的核反应器,如果我们无法让数据转化成黄金(价值),再多的数据在我们面前也只能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大山石头。

      数学模型是什么?数学模型就是我们用数据来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认知工具和方法手段,即使123这样最简单的计数,当初一万多年前发明出来也是为了解决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管理问题,诚如刘薰宇老先生说的:“我们没有充分抽象的力量,不能将一些事实聚在一起,发现它们真正的因果关系。因而我们也找不出一条真正趋吉避凶的路!”

      我认为今天在精益和创新两个层面卡我们脖子的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问题,说白了还是我们不知道要用什么数据来做什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支撑自己从规律分析的层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数学模型,于是我们还不能走出一条独立自主、不被人家卡脖子而真正趋吉避凶的路。


重新认识数据工作

      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要解决我们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必须依赖自己,依赖自己的什么?依赖自己那些能够转化成数据的隐性知识、经验和能力,在结合数据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和人工智能向数据学习的数学模型,简单概括成要做好的数据学习和管理工作,再简而言之,管理和学习是数据工作的一体两面,管理数据是为了学习数据,数据学习才能更好的管理数据,鸡生蛋蛋生鸡,可以笼统称为数据工作。

      数据工作对于我是老生常谈,各种培训咨询我都是三句不离本行,可是讲了成千上万次我却发现自己还是没能讲好。努力讲好总是希望找到新的更好的解释,给出更好的定义,可是我认为今天最好还是不要再下新定义,因为5G时代我们人类一切思维活动都要融入数据工作,这是人类社会智能文明不可逆转的认知发展趋势。

      我们会发现不但接触物质世界要依赖各种数字化装备的数据,而且我们自己越来越多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乃至起居饮食、举手投足、立行坐卧、呼吸吐纳都在慢慢关联到各种各样的数据,这当然有些扯远了,可是当人类所有的思维都和数据有关的时候,还要组织来干吗?

     组织存在要干吗,组织存在的原因还是因为创造产品,毕竟今天的产品都不可能由一个人乃至一个企业可以完成全部的生产工艺环节,拥有相关数据才有生产能力,也才能参与到相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也才有组织继续存在的理由。今天,建构新的生产关系需要靠数据,而要形成新的生产力,没有应用数学的能力,前面的都是扯淡。

       所以,今天数据工作是什么,我认为本质上还是更好解决组织认知问题的工作,而对于组织而言,数据学习已经成为组织认知与组织沟通的主要形式,我们谈数字化转型,方向是数据价值,方式是数据学习,方法是数据管理,而这一切的数据工作,都寄托在数学模型的建构和应用上才能转化成现实中的生产力。

      因此数据工作是5G时代里提升我们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数学建模和应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因为思维落后于5G时代而被淘汰。

(初稿完成于2020年7月31日)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