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以人为本,与传统的管理与教育相比,教练更加关注人,尊重人。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它的心理学的基础是什么?“人”这个伟大的字眼,说起来容易,理解起来难,早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神庙石刻铭文上就曾经提出要:“认识你自己!”
让我们一起回顾心理学的发展,你会发现要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绝非易事。仅从科学心理学诞生百多年的历史来看,虽然心理学经历了1900年以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为主的精神分析学派(第二势力)和1913年的以华生为主的行为主义学派(第一势力)的两次变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建构了不少理论的范式,但它根本的弊端,就是存在着严重的非人花的倾向,即在一个世纪的多数时间里,心理学把“人”几乎等同于动物。
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主的人本主义的出现,人的尊严,本性,动机,价值,潜能和体验,经验等才逐步受到重视。到60,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得以迅速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当代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非人化的白鼠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非正常人的变态心理学,主张以人为本和整体人为研究对象的视角,关心人的本性,价值和尊严,研究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它是对后工业时代社会或现代的科技文化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反省和人类潜能运动影响的产物。
而教练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人本心理学的基础上,主张人性本善,相信人的潜能和内在价值。教练最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人本身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在教练看来,管理过程和管理体制,教育过程和教育体制在很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管理者的价值观。
本来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个人理应转向心理世界,探索更大程度的本真和实现,以得到精神上的更大充实和愉悦。相反,高科技文化却导致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孤独和无助,成为人类自身的一种悲剧。罗杰斯 (Rogers,1973)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无人格的环境之中,它由电子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城市拥挤以及工业和巨型大学等庞大结构组成。”
可见,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是对西方高科技社会泯灭人性和个性的一种影射,也是对西方发达社会导致人的危机的一种呐喊。反思今天的中国何尝不是如此,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而不重视人的培养。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主要关心的是效率,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和人力,向大量的人员(学生,员工)灌输最大量的知识(廉价的,所谓低成本的,学习卡等),只追求背诵和记忆,不重视创造性的理解和思考。
而教练的目标,就是从成长出发,把自我实现视为教育和管理的根本目标。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祝万事顺遂
健康快乐每一天
李京骏 感恩 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