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明-读书笔记:管理的细微
3月是我的休闲月,课程不多,一切都似乎在孕育中;作为自由职业者,其实每一天即可忙碌,也可无所事事,数年来每年都年底都还算有进步,可回顾看一年来到底做了什么,似乎并无量化记录;今日突然想对自己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每日起床后为制定一个可实施的工作计划,然后看看自己一年下来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对工作计划有这么几点想法,1,此事必须是当天完成;2,此事必须有意义;3,一日的事件原则上不超过10件;我不缺乏对宏观的规划,但有时候不太愿意做起小事;想起荀子的教导--不积跬步,何致千里;聚沙方能成塔!
今日阅读《管理的细微》P2-P10 ,主题是“创新”1、“新产品创新为什么屡屡失败?”得到启示就是创新中两个主体:消费者和生产者;消费者一旦使用产品某种功能,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依赖,因此会夸大这种功能的3倍;创新产品必须有足够的理由让消费者摆脱这种依赖,代价是原有的3倍;而生产者恰恰相反,因为其研发过程中投入精力有着美好期盼,造成心理偏见,会把产品功能放大3倍!这就造成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心理认知相差达到3X3=9倍,所以一个创新产品必须有10倍的改进空间!这对于我们培训师而言具有相同的启发,我们是培训的生产者,学员是培训的消费者,当我们研发一个新课程的时候,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课程有多么好,多么高瞻远瞩,因为再好我们能难以替代消费者心目中的“固有认知”,因为他们有情感依赖;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课程来个“旧瓶装新酒”,也就是书中提倡的“小恩小惠”,用一个他们熟知的类似主题先吸引住消费者,但在内容上换成崭新的内容,比如我最近开发一个课程叫《管理基本功--中层管理者必备的七个关键任务》,这是借鉴于学员比较熟悉的《MTP--中层管理者训练》和《高效人士的七个好习惯》而来,虽说课程内涵是全新的,但课程名称却符合消费者的思维惯性! 2、“一个行业发展周期内的6种创新战略”中谈到“初创靠产品创新,上升期靠产品跟随、巅峰期靠渠道创新、成熟期靠客户体验、同质化靠颠覆创新、再生期靠跨界产品创新”,这个理论同样适合培训界和自由培训师;从当下培训界而言,基本进入了“成熟期+同质期”的混合时代,对于很多培训机构就得抓住客户体验和颠覆创新,其中应用最多的产品模式就是越来越强调客户心智体验的NLP课程,强调客户参与的行动学习模式(这个类别聚焦在客户体验);依靠在线学习的E-LEARNING和MOOC学堂(这个类别属于借助技术的颠覆创新)。对于自由培训师而言,目前大部分人属于“初创+上升期”,因此在设计自身培训产品的时候要有一种不破不立的大胆创新,比如我给孙悦设计的的"弯道超车--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思维与实践"就属于初创期产品创新,而给姜燕芬设计的“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破与立”课程属于上升期的产品跟随。 刘小明-读书笔记:管理的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