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实,苗实讲师,苗实联系方式,苗实培训师-【讲师网】
苗实:苗实:朋友劝我放弃“六个距离”
2016-01-20 769
 《美国经济学家的独立性遭到广泛质疑》一文的内容是这样写的,近日(即2011-01-25),约300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致信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组织——美国经济学会,呼吁制定规章,凡要求兼任私营企业负责人、顾问或代理人的经济学专家,在举行公共演讲、发表学术文章、在媒体发表言论、提供法庭证词中,应说明其双重身份可能带来的利益冲突。信件的起草者——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两位教授在信中说,“由于经济学家在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公众对于经济学家清廉的信心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处理潜在利益冲突的方式。”他们的研究发现,2009年很多参与重整美国金融监管体系辩论的经济学家,在国会作证或在媒体上时,没有主动披露他们作为金融公司董事或顾问的身份。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的罗伯特?鲁宾,后来成为花旗银行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小布什政府的财长亨利?保尔森则曾在高盛集团身居要职。四次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离任后成为德意志银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以及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的顾问。然而,真正令美国民众担心的是,还有不少经济学家在“悄悄地”坐镇华尔街。在去年10月公映的美国纪录片《监守自盗》中,呼吁放松管制的经济学家本人就是金融公司一员。这一现象很具讽刺意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观影后表示,尽管花钱让经济学家发表特定观点的情况不多,但纪录片中所暗示的经济学家“软贪污”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只要你不太添乱,你会通过金融业大赚一笔,或者被置于公司董事会中。”事实上,美国经济学会以往也曾考虑过为经济学家们设定道德规范,但因规范的不可执行性而最终放弃。
       在中国,新望先生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感觉经济学家有这么三代人。第一代人是王亚南、薛暮桥、孙冶方等这一批经济学家。这些人是早年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这些老一辈经济学家直接参与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政策制定;第二代就是高尚全、吴敬琏、刘国光这些人,他们既有经济学的学养背景,同时又得到体制内的承认。政府经济学家,奏折经济学家,我觉得第三代就是周其仁、林毅夫、张维迎这一代。这一代,学养越来越深厚了,政府背景也越来越淡了,他们的独立性会更强一些。樊纲老师说,政府的决策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归结为某个经济学家的作用,至少不是直接结果。而且,经济学家应该远离决策,方能保持其独立性。经济学界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为实践家提供独特的产品,即“前期分析”。姚洋先生觉得,经济学家的一个价值是体现在独立上。就是说,经济学家应该站在离社会远一点的地方,这样“可能会看得比较清楚”,而如果只是参与者,甚至是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民众自然有权质问你,你是站在哪边,为谁说话?曹建海先生指出,作为经济学家,如果你的研究不能揭示经济规律,合理地解释现实,即使有崇高的理想,也是不称职的。科学研究有其独特规律,不能受到太多权力和利益因素影响,这要求保持独立精神以实现研究的科学性。对于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学术独立性,马蔚华先生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对银行内部的各部门保持相对独立,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为银行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不偏不倚的参考意见,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发挥参谋作用;二是对外保持相对独立,不受制于银行管理层的规定约束,实事求是地发表自身及其领导下的研究机构的学术观点。
       过去,我为了追求经济观点的独立性,始终在践行“六个距离”:与权力保持距离,与资本保持距离,与媒体保持距离,与群众保持距离,与权威保持距离,以及与我见保持距离。前几天,遇到一个老朋友,他说,你纯粹是个傻乎乎的书生,根本不谙世事啊。别的不说,想想你提出并践行的那“六个距离”,就是一条自断大富大贵的路。试问,当下社会,谁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富大贵,现在你还这样独居一室,书生意气,实际上就是大不孝。我一时无以应答,一脸漠然无辜状。看来,那朋友的言下之意就是,你要想对得起父母,大富大贵,就必须放弃“六个距离”,果断冲出书斋,与社会打成一片。可是,我又想,这样的话,就彻底商品化了,可以交易的经济观点就无法保持独立性,那还是学者吗?没有了学者的底线,就是倒弄假冒伪劣商品的小商小贩,这样哪行呀?事后仔细琢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经济学家是有价商品,其观点必然可以交易,具有服务性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了独立性。相反,坚守经济观点的独立性,经济学家就被置于道德制高点,于是又不可交易。那么,经济学家就失去了物质保障。这样的话,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可以成为经济学家。或者说,经济学家为了优越的生活,必然是富贵人家的附庸。更进一步讲,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服务于富贵人家,与穷人无缘。说来说去,对经济学家而言,独立的结果就是贫困,而富贵的结果就是失去独立性。可以说,现实真是太残酷了,纯洁了饿死,龌龊了反而富贵,难道说这就是经邦济世的真实含义吗?再说了,经济学本质上就是入世的学问,作为经济学家,一味出世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经济学家既然是入世,要混得滋润,进而大富大贵,除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别无他途。话是这么一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可怜的或许有洁癖的有深厚百姓缘的我,困惑了好多天,思想还是转不过弯,大家说说,该怎办?也许,我的困惑正在于自己相当“出格”,有成为优秀经济学家的强大“野心”。而且,还是在西部农村普通家庭再加上自己前半生只有读书经历的特殊背景下。毕竟,在我的个性化的理想世界里,无收入的经济学家比有收入的经济学家更有意义,更加优秀,以及更为出彩。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