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培训六大“进程”2010年,位于德国柏林的欧洲人力资源开发协会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66.8%的企业管理者认为由于企业培训不到位、不充分、不妥当导致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衰减,51%的企业经理人认为通过培训明显看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这些真实的数据和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培训管理经验足可表明培训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这也逐渐成为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企业不培训等死,企业做培训找死,只有成功的企
国美的3L人才培训模式在国美,使用在线培训系统可以实现20万人的培训、考试快速到达、标准化、一致性,有电脑、有网络就等同于有课堂、有老师。在国美,重量级的面授课程会在短期内快速转换成E化课程供全员学习。 到2012年3月底,以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国美电器集团(以下简称国美)已经拥有1711家门店、45家分公司、20万名员工(包括促销员、物流、售后等),并覆盖567个城市和
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是做什么的呢?有人说管理者做的就是“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有的人说管理者做的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内容,等等,其实我们真正来分析一下管理者在现实中的工作,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管理者都似乎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每天是在做什么,或者自己做的哪些工作才是所谓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现实中的管理者其实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时间占比并不是很大。
管理培训的迷茫和纠结自从管理学诞生以来,咨询和培训就如影随形。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企业经营实践中提供咨询和培训的需要,才催生出了管理学。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其正式身份就是咨询培训师;管理学体系的构建者法约尔,在他退休后也把一腔热血献给了培训事业。如果了解管理学诞生时期泰罗的“赔钱赚吆喝”,法约尔在“管理教育”方面的宏伟设想与实践,就不难看出这一学科诞生阶段培训与学术的“亲密关系”。 然而,
公司内部培训怎样做才有价值公司对员工的内部培训是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但往往会出现培训时有激情,培训之后依然我行我素。培训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改变。这是一个衡量标准,如果员工在培训后没有任何改变,那培训就是失败的。所以,公司内部培训重要的不是培训时怎么讲,而是培训后怎么做。 2.12和2.14,给公司员工做了两次内训,就公司2011年的目标,新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做了讲解。内容实在太多,本
高效团队应具备的特征研究数据还揭示出卓越团队往往有五个共同特征: 1、团队每个成员发言和倾听的时间基本相同,每个人发表观点都言简意赅。 2、团队成员面对面沟通,话语和手势都积极有力。 3、团队成员相互直接联系,而不仅仅是与团队领导沟通。 4、团队成员还在非正式场合或私下进行交流。 5、团队成员定期分开,去外部探寻资源或信息,并把信息带回团队。 研究数据还表明:就团队能否成功而言,成员个
从组织能力素质与个体能力素质看企业培训摘要:个人能力素质理论研究的是人—职互相匹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比传统的从绩效的角度出发来发掘培训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对组织分析与组织战略的关系仍然无法有效解决。组织的能力素质为把组织分析与组织战略联系起来提供了理论的基础,组织的能力素质成为战略研究的一种全新的模式。 关键词:组织能力素质个体能力素质培训需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员工的培
从《乌鸦喝水》谈企业培训自从《乌鸦喝水》的故事流传开了以后,那只喝水的乌鸦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诸如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名誉理事、名誉市民等头衔纷至沓来,而且许多动物群体及机构纷纷邀请乌鸦教授前去讲学。对于讲学这件事,乌鸦教授是从来不敢马虎的,他深知讲学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播给广大的学员,以提高学员的知识水平。所以他每次讲课以前都要认真备课,并随身携带着那只他赖以成名的瓶子及一些外表光滑
培训须与战略挂钩培训项目被砍掉,因为没有体现出战略实效在实践中,部分企业的培训计划只是来自各部门负责人对资料的简单汇编,缺乏战略性协调、规划,使得培训没有体现出其必要性、紧迫性。同时,在培训的具体实施中,各部门负责人在目标任务理解、责任意识和素质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战略目标无缝结合其实,以上的培训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培训工作与企业战略脱节。而正是由于这种脱节,导致管理者未能发现到过去培训带
培训如何为企业战略保驾护航?培训的悖论:培训无用与人才缺乏在很多企业,我们看到这样一种悖论:一方面企业高速发展,人员能力跟不上企业要求,企业急需培训来迅速提高他们的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对培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很多时候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培训无用,流于形式,培训浪费时间。培训并没有有效提高人员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了企业战略和目标的达成。悖论解析:培训与战略脱节这种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