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媒体将分道扬镳、两极分化,草根大号依然会怀揣大量粉丝,靠阅读量默默赚钱,只是受限于复制文、标题党的泛滥,活跃度和精准度成为发展桎梏。 2.“真自媒体”会彰显价值,这些号经营的是价值,走的是意见领袖的路线,但碍于原创深度和有效性,会大浪淘沙一批水货,当然,软文党也会不幸躺枪被逐渐灭掉。 3.个人自媒体的出路在曲线救国,即通过做好事来说好话,否则,无病呻吟的瞎咧咧就要被打入腹黑党,自媒体人需要靠
圈子变了,从原来的热火朝天,变成现在的门可罗雀,从原来的相谈甚欢,变成现在的相顾无言。诸位,是不是一下子有些不适应了?热闹劲儿去哪儿了? 圈子走到今天,总算是安稳地落地了,只是落地的姿势有点惨淡,就像魔术似的,从原来的花里胡哨到今天的一地鸡毛,这才是真相大白的最好收场。但真相总是残忍,甚至让做着圈子大梦的憧憬者一下子接受不了,甚至还呼天抢地奔走相告:呼唤圈子回归。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圈子就是第三
1.社群是个很诱惑的词儿,特别是对于搞营销的,理论上一竿子能打这么多枣儿,要笑醒的节奏。可现实是,人就在那里堆着,个个还有消费能力,可就是卖不动货,卖不成也就算了,发个广告还被清理出局,心痛的感觉。 2.玩社群不商业化吧,就会被认为不落地,在移动互联网的江湖上就没地位,玩商业化吧,又背离社群初衷,因为社群是个社会学概念,商业化只是很小的一个分子。玩社群的人是纠结一族,只能同情,不可理喻。 3.社群
在过去的一年里,社群概念甚嚣尘上,尤其是上半程,社群就像加满油的小摩托,跑得飞快,一时间冒出了好多个高大上的社群。严格来说,这些都不叫社群,或者说仅仅是社群的原始阶段罢了,因为社群这东西挺严肃的,以至于没个一年半载的深度运营,根本建立不起粘性,没有粘性的一群人拼凑在一起,咋能称之为社群哩? 当然,依然有很多没读过书的朋友天真地认为,微信群就是社群,或者说多个微信群所形成的群矩阵构成了社群,但我特别
自我革命叫创新,别人革命叫淘汰,如同鸡蛋,从内打破是重生,从外打破便是食物,这场革命谁也无法逃脱。有人曾问我最快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说是与人聊天,尤其是那些你认为比你更专业更厉害的人,当然向专业人学习,你能提升专业,想跨界人学习你能提升眼界和思维。一个人的成长不仅要专业,更要丰满和立体。专业是立身之本,要做成一个事业还需要思维的宽度。前段时间与一位投资人聊天,讨论到传统企业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生长,他
传统企业的优势也许正成为他们转型的阻碍。为什么这么说呢?传统企业都有自己的沉淀或积累,他们不缺钱,也对某个行业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我常常遇到传统企业问我招人,找个新媒体营销方面人,钱不是问题,我们在这个行业有很丰富的经验和优势,发展前景没问题。正是自恃有钱的思维反而会让企业找人不踏实,或不尊重人才,或盲目的用高薪挖人。而当今,钱已经不在是选择工作最重要的维度了,成长,工作体验爽不爽更重要,因为生存变
转化粉丝:挖掘价值这里的转化就是让粉丝产生传播或购买行为,而不是一直的潜水关注。转化是一个综合的行为与过程,比如内容丶活动丶互动三个环节设计好都可以引导转化。比如微信内容跟用户或品牌相关,或实用或有趣或有价值,总之得到了用户的转发传播,那就是形成了品牌传播和曝光,就是营销价值释放的一种,比如文章阅读率丶转发数等等指标就是一种转化。如果要植入产品吸引用户购买,直接产生销售,带来销售价值,这就需要场景
转化粉丝:挖掘价值这里的转化就是让粉丝产生传播或购买行为,而不是一直的潜水关注。转化是一个综合的行为与过程,比如内容丶活动丶互动三个环节设计好都可以引导转化。比如微信内容跟用户或品牌相关,或实用或有趣或有价值,总之得到了用户的转发传播,那就是形成了品牌传播和曝光,就是营销价值释放的一种,比如文章阅读率丶转发数等等指标就是一种转化。如果要植入产品吸引用户购买,直接产生销售,带来销售价值,这就需要场景
留住粉丝:构建信任获得关注只是建立了连接,万里长征第一步,能不能留下坚持到产生价值才最关键。有关注就必然有流失,所以流失是正常的,但流失率必须控制在一定比例就好。另外,留住粉丝其实就是源源不断的输送价值,让他产生价值认同,建立情感信任的过程。同时保证不错的体验,不要过度商业化,形成骚扰,否则就会失去关注(连接)。留住粉丝主要要做好内容/(服务)运营丶活动策划和互动三个工作。推送的信息是内容,服务也
吸引粉丝:构建连接 让用户关注首先要解决关注的动力何在?为什么关注你,关注账号之后我有什么价值。第二步才是增加粉丝的渠道和方法。 挖掘粉丝关注动力根本还是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可分为内容信息和服务需求。那么粉丝的需求可能是,内容信息包括学习知识、新闻(如自媒体号)、活动/促销/优惠(如良品铺子推送折扣优惠)、新品推荐(如聚美优品、小米手机等微信);服务需求包括预约预定(餐饮、酒店预定)、查询(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