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联盟执行主席孫飛提议建立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基金
2012年12月17日 重庆晨报
专家提议建立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基金
重庆建设国际金融贸易区的条件与优势在哪里?国际金融贸易区发展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战略思考?在国际金融贸易区建设中,渝商的机会又在哪里?
在14日举行的“2012渝商高峰论坛”中,几位经济、金融界大腕与渝商代表展开了一场巅峰对话,共同为“重庆国际金融贸易区”建设出谋划策,探寻个中机会与潜力,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融资不能仅仅盯着银行
伴着热烈的掌声,几位重量级嘉宾登台落座。现场1000多名观众,几乎都掏出了笔和本子,“准备记录一点精彩观点。”
黄红云第一个开口。
他在简要梳理了重庆金融发展现状后坦言,“金融机构越多,融资越有利,现在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融资的选择面很大,即便是在去年楼市调控那么紧张的时候,单个银行融资放贷小了,多找几家就解决了。”
不过,黄红云还是建议,企业融资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银行上。
黄红云说:“信托基金就是一个不错的融资渠道,只要项目好,钱就比较好拿。”
提议建立产业发展基金
接过黄红云的话,孙飞这位金融界大鳄谈了谈他的观点,并回答了台下渝商提到的中小企业如何有效地从基金中获得帮助的问题。
孙飞说,基金对一个项目的最基本判断就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一个项目确定要通过基金融资,就必须在融资计划书中突出这几点。
对于重庆建设国际金融贸易区,孙飞表示重庆有这个条件和优势。
他还提出,重庆可以建设一个PE中心,或是做一个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基金。不光提出建议,孙飞还拿出了产业发展基金的操作办法,“这个基金可以涵盖两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入驻的企业一些上市发展的安排,并将基金交由专业PE师来管理。”
重庆硬软件都是具备的
孙飞的这个提议,不仅赢得了在场的1000多位渝商的掌声,对话嘉宾胡定核也积极回应了这一建议,他说:“在金融改革、建设国际金融贸易区的过程中,重庆应该拿出具体措施,在金改中走出一条路。”
重庆国际金融贸易区,其内涵其实有两个,一个是金融中心,另一个是国际贸易中心。
胡定核说,从国际惯例看,国际金融贸易区,一般都是在邻近海港的城市,重庆虽然没有海港,但我们有两江,再加上空港、高铁运输的兴起,弥补了没有海港的问题,物流上得很快。
胡定核认为:“重庆建设国际金融贸易区,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是具备的。”
应强化实体经济与金融结合
在话题讨论中,杨宜勇分析了温州金改的一些得失,并详细阐述了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国际金融贸易区建设,以及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中的作用与贡献,他同时提出强化实体支撑的建议。
对此,渝商代表卢志红表示很赞成这个观点。
卢志红说,所有金融服务与产品,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所有金融产品的建立、创新,都应该围绕实体来进行,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这一段发言中,卢志红还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成因。
最后,杨宜勇和卢志红共同表达了一个观点,他们认为,目前,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还比较长,而重庆作为一个缩影,在建设国际金融贸易区中,应该把强化实体与金融结合。
金融高地不能没有科技
几位嘉宾中,王金山一开始并没有发言,而是在认真记录其他嘉宾对“重庆国际金融贸易区”的意见、建议,直到最后,王金山才开口,“重庆要建设金融高地,不能没有科技。”
王金山说,没有科技的支撑,金融高地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他说,十八大提出了很多创新,如法制建设、金融方面。重庆要打造金融高地,必须在金融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思考,或者是先走一步。
“依托科技,开展金融创新,这应该是重庆金融高地建设的一个支撑。”王金山就以自己公司为例,他说,金融是服务于实体,而实体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