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易经》的会固执地咬定《易经》是算命的书。曾经有人质问我:“你懂《易经》吗?”我说:“我不懂。”“你们老师懂《易经》吗?”“不懂。”“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易经》吗?”“不理解。”“那你们怎么教,那不是害人吗?”“我们只是让孩子熟读背诵。”3岁到13岁属于“童蒙养正”阶段,这个阶段今天叫做“基础教育”。古代教育高明之处就在于用中华文化的“元典”为孩子终生的发展筑基。这些“元典”与孩子的生命共同成长。筑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蕴”——吟咏背诵。几千年来,从来没有改变,也没听到问“孩子懂不懂”。而近代教育走上“理解”的歪路之后,强调教孩子懂的东西,结果如何,“钱学森之问”已经说明了。我不懂《易经》,只能和大家分享从网上下载的介绍,看了介绍,就知道孩子从小“蕴藏”《易经》是多么重要。至于学与不学,就看自己选择了。《好搜百科》: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如同“树叶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树根朝着水的方向奔跑”一样,《易经》没有空谈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是从“趋吉避凶”之本能的角度,教化世人多接触好的人和事物,多做好事、积累善行和祥瑞之气,共同构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趋吉避凶”的着眼点虽低,却与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不谋而合,异曲同工。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4、《易经》规律运用之“无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⑴、“无我”之境界(道法自然):①、船到桥头自然直:“无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②、顺其自然:“无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③、“无我”境界之表现:善恶终有报、恶人自有恶人治、敬天认命、逆来顺受、船到桥头自然直、为无为则无不为等等。④、“无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②、自我实现:“有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③、“有我”境界之内涵:“仁义礼智信”之伦理原则、“温良恭俭让”之传统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思想境界、以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之开拓精神等等。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周易》是《易经》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代言人,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但始终没有以《易经》的真面目示人,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