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子,无量子讲师,无量子联系方式,无量子培训师-【讲师网】
易经风水殡葬道教文化婚姻感情事业财运
无量子:如何解决烦恼,无量子道长用道教文化化解心结
2019-05-02 2126

在生活中烦恼是不可避免的,自我调解好,有时候回头看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前段时间心情不好,甚是烦恼,不知如何化解,于是开始问道参禅,拜访了很多高僧,大师,首长,最终帮我解忧的是一位民间隐士,他叫无量子,隐居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 洛书草堂。

无量子引经据典:

《清静经》全名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是道教徒日常持诵的功课经之一。此经是三国时葛玄受之于东华帝君,观其旨要,乃发挥老子清静无为思想,以之指导心性修养。

《清静经》仅四百零一字。篇幅虽短,内容却很丰富,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 它首先阐释无形、无情、无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的功能;而 道有清、浊、动、静,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因此,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接着说明,人神要常清静,必须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贪求、妄想与烦恼,实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的常寂真静境界。最后指出,“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所以《清静经》,是教人遣欲入静的修炼要领,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之一。

道教徒认为:“常清静设教,导俗辅正,扶宗务化,民以归根,使含真而抱一,体洽玄元,炼神合道,羽化飞仙,不为乖谬……乃至千真万圣咸不出于此矣。”

《清静经》有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玉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

一、人们烦恼是因为心不静

《清静经》经文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既是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由此可见,众生烦恼忧虑而不得真道的根本原因,在于心不清静而生妄求外物之心,因此修道之要在于澄心遣欲,去除妄心而恢复清静真心。故经文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二、内观心性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进而言之,所谓修心遣欲,就是以观想的方法,了悟世间万物及众生身心皆空幻不真。经云:“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一空。”

三、遣除心念

了悟身心并万物皆空还只是观想的第一步,即遣“有”,否定了有形之物的真实性。更进一步,不仅有形之物为空幻,而且这种空幻的感觉也是不真实的,应在观想中遣除,才能使心念不生,体合于道,常清常静。故经文云:“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静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能达到身心常清常静的人,才可得入真道。但是所谓“得道”只是一种方便说法,指去除一切牵累而达到彻底了悟的精神境界,并非真有一个“道”可以求得。因此修心得道,只能是“得无所得”以无得为得。经文说:“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四、心性修养,同类经文推荐

《清静经》所讲的内观心性修养方法,在隋唐时极为流行。类似《清静经》这样短小精炼的经文还有许多。如《太上老君清静心经》、《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等。

这些经文的思想义理及词句都与《清静经》基本相同。唐末五代至宋元,心性修养成为内丹性命双修的一个方面,因此《清静经》受到金丹派南宗和北方全真道的重视。唐末杜光庭之后,南宋道士白玉蟾、金元道士候善渊、李道纯、刘通微、王道渊等均为《清静经》作注。全真道规定诵习此经为道士日常必修功课。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无量子道长表示: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违背客观规律,无论喜乐、荣辱、成败都能坦然对待,将自己的心灵清空,杂念丢掉,专注人生本来自然的的面目。烦恼自然也就随风而去了。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