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第十一届)全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暨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不目宏观者不足以目微观”。若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就要了解我们国家经济宏观的大势,找准企业定位,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这是企业制胜重要的前提条件。 今年7月30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分析上半年的经济形势的同时,提出了要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这两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乔雪峰)“如果城乡一体化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经济增速回到8%都是有可能的”,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近日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7%没有问题,其中最大的动力就是城乡一体化,他还预测到2022年中国人均GDP有望达到12000美元,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这是郑新立在“政策科学论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研讨会”上作出的表述。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0日讯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讨论“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其中“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能实现多快增长最受关注。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9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7%没有问题,其中最大的动力就是城乡一体化,如果城乡一体化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经济增速回到8%都是有可能的。郑新立预测到2022年中国人均GDP
第二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4月18-19日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会上表示,我们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海外投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包括我们成立亚投行、金砖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为我们开展海外投资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以下为发言实录: 郑新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由晨哨集团主办的中国大买手崛起,第二届中国跨境投资并
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日前表示,在解决北京房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方面,回龙观和天通苑是失败案例,中国比较适合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一对矛盾正日益突出,即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但生活成本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生活成本低但就业机会少。 “像北京等一线城市拥挤不堪、房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解决这个矛盾怎么办?有两个战略可以选择,一个
预测股市,尤其是现阶段的中国股市,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郑新立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常务副理事长,此前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曾经参与起草过若干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即便是现在,因为任职是官方智囊的缘故,近水楼台先得月是毋庸置疑的。日前这位消息灵通人士用十六个字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了一个描述,这十六个字就是“回应预期,喜出望外,活力大增,股市飙升”,并且明确表示,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在昨日(2月14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5年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要优选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的重大项目。我觉得我们缺的就是能够传之于后世的重大项目,我们要筛选这样一批目前重大项目。比如说新一代互联网,芯片、3G、4G等等。 以下为实录: 郑新立:我讲五个问题: 第一“十三五”有两个硬指标,稍有不慎有可能完不成,如果完不成的话会影响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
专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高端访谈】经济下行源于供求矛盾总爆发中国经济增长仍有四大潜力同时应警惕经济失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施政的“风向标”。毫无疑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经济下行”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为凸显的“数字”和“热词”。“7%左右”,不仅标明2015中国经济新刻度,更是向人民作出的“硬承诺”;“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经济学家郑新立接受采访时表示,实现这一目标对宏观调控提出较高要求,无论是去年的中央经济会议,还是“四个全面”,都表明稳增长是今年的首要工作。 “中央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深意在于,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宽松适度,不是要紧一点,而是要松一点。”郑新立说,货币政策上,要采取降息和降准等,财政政策要积极一点,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中国一个劳动力只能种7亩左右的地,一个家庭是10亩左右,欧洲一个劳动力能种几百亩,美国一个劳动力能种几千亩,最大的一个家庭农场能搞到上万亩,所以我们跟他们的差距差的是几倍、几十倍的规模。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力,大概只有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三分之一,这不是因为我们农民不能干,是因为土地太少了,不够他干。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二、三产业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