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招,他的成绩就甩了第二名一条街!
孩子脱颖而出,家长教室听课
初一24班,某市的一所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孩子们的文化课就不用说了那真是你强我更强。业余爱好,棋琴书画、吹拉弹唱在班级那也是一个赛一个,每个孩子的奖状都是一大堆,在各种活动中斩获的冠军亚军也是比比皆是。初一入学……经过一个学期的角逐,张奥林同学迅速脱颖而出……当然,这引起了同学的好奇,她的成绩咋就不断上升?家长们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也很好奇?于是,在家长开放周上,这个班级的家长几乎全到了,他们进入班级听课,观察自己的孩子,也观察那些更优秀的孩子的课堂表现,课后一起交流。他们翻看这些孩子的作业,这些孩子的试卷,他们观察这些孩子上课时听课的状态,观察他们的笔记,还有……他们回家也和孩子交流,询问孩子同班同学的表现,那些让自己孩子感动的地方。 习惯的较量,学法的威力!
一天差一点,你能看出来么?一星期差一点,你能看出来吗?一个月差一点,你能看出来吗?一学期差一点,你能看出来吗?一年差一点,你能看出来吗?上一讲说过初中生有一个现象:“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数字很抽象,微小的差距,只有进过时间的洗礼,才看得见真相……然后,等到揭示真相的一天…… 他们都有一个似乎不值一提的学习法……然而,就是这种学习法,却地地道道又是一流学习法,那就是:先梳理后作业!把这些别人不以为然的方法用起来,形成习惯。6年中学学习下来,精彩与落寞就见分晓。可以说,小学的习惯养成是根基,初中的学法是关键,高中就是习惯+学法,这两条好了,高中学起来就顺风顺水,否则,高中学习就会千难万难,即使偶有个别高中同学成为逆袭者,却也是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笔者本人教过12年初中,15年高中)我既然说的是初中学习,就拿初中的一门功课来说事吧。比如初一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世界地理)的编排顺序是由大及小,由概括到具体。具体讲就是是先学大洲,再地区,最后国家,共三大章内容。现在拿最后一章的“日本”这个国家的学习说说哦先,闭眼回顾一下,日本的主要知识点1,东亚岛国,2,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3,高度发达的经济,4,东西融合的文化,5,人口与城市 再,闭眼,脑海中的日本地图 彩色的日本地图 黑白的日本地图 然后,刚才的5个知识点提纲开始扩展1,东亚岛国脑海中一幅日本地图。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南北跨纬度较大。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北九州岛,还有上千小岛,37.8万平方km海岸线长(3万公里),多岛屿半岛、港湾,天然良港。周围的海域回顾一下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站3/4.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较大河流的下游和沿海,主要有关东平原。日本多火山、地震,平均每3年就有一次大的自然灾害。为什么?2,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但是由于是岛国,受到海洋影响,表现在:夏季比较凉爽,冬季比较温暖,年降水量1000多毫米,比同纬度大陆地区的季风气候降水量更多。冬夏季节多台风。
3,高度发达的经济①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二战时候日本几乎被打得稀巴烂,,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并且多自然灾害,不是地震就是台风、海啸,但是,为什么短短时间,日本仍然能快速崛起,长期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2010年被中国超越)?初一课本提供4点答案:发挥本国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发挥海运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②日本工业特点是——————注意:日本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型转变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③日本农牧业特点优缺点是什么?稻米、蔬菜、水果、畜产以及日本渔业④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特点: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客运以航空运输为主,国内以铁路和公路为主。4,东西方融合的文化:古代与中国的关系,近现代与欧美的关系,具体表现举例5,人口和城市:1.28亿(2009年)大和民族,日语,佛教。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这些内容回顾大约需要3——7分钟,然后是作业。作业的量,包括选择题10道,填图题一道,问道题一道,一般是10分钟解决战斗。但是,以后确实越学越简单,越学越容易!这就是掌握优秀学习力的威力 。
2015年阳光盛大学习力训练营面对全国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