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让读书在高行流行起来”为主题的浦东新区高行镇第九届读书节日前拉开序幕。开幕式上,《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学者鲍鹏山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为题发表了一场主题演讲,并为其新书《风流去》进行签售。1997年,高行镇诞生了第一个农民读书小组;2007年,高行镇读书协会在全市率先成立。直至今日,读书节活动已走过九个年头,今年的读书节活动分为四个板块——感受阅读之美、畅享亲子之乐、领悟家训之韵、致敬历史
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来到浦东新区高行镇镇文化活动中心。签售会之后的讲座,拉开了高行镇第九届读书节的序幕。在这场主题为“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化经典”的讲座中,鲍鹏山表示,要读书就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是这个时代的最高认知,体现一个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人类最高智慧。鲍鹏山感慨地说,“经典不是知识,经典是我们心灵的滋养,是我们的信仰。”鲍鹏山的讲座,引起现场高行镇读者的强烈认同和点赞。 高行自古是
央视百家讲坛上讲《水浒》和孔子的那位鲍鹏山前两天在杭州开讲了,这回,他讲的可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中国人的人性和道德。做好人不一定有好报?那还要不要做好事了?为什么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人?中国人以什么为信仰呢?这么些重大的命题,在鲍鹏山口中可是举重若轻。鲍鹏山说,孟子的“人性本善”的观点对中国人来说尤其重要。因此,鲍鹏山强调,“我们社会最终需要的是回归,回归圣贤文化,回归有价值的教育体系。”作
鲍鹏山是一位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研究的大学老师,但他却花了许多时间、精力去做给中小学生讲课。他认为,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关于什么才是好的语文教材,他所践行的回到四书五经的传统经典未必是最好的路径,但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这是他一次讲座的实录,转载自解放日报。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这就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作为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一个人或一个民族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12月16日,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著名学者鲍鹏山、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做客济南,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杏坛》节目现场,带来一场《传统文化与家国梦》大型论坛,与现场一百余名观众分享,探讨如何让儒家文化及其代表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助圆中国梦。 三位嘉宾首先就对于“传统文化与家国梦”的思考发表了不同主题的演讲,然后由山东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李毅主持,进行
昨天是正月初六,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鲍鹏山借回乡探亲之机,在六安市裕安区苏家埠镇戚桥村的鲍家祠堂和村民们讲述慈孝故事,幽默风趣富有哲理的演讲引来掌声不断。 鲍家祠堂又称慈孝堂,每年正月初六请族内德高望重博学多才的人,在祠堂内讲述传统经典,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鲍氏道德讲堂”。六安鲍氏自先祖暹公从徽州棠樾迁居此地已有600余年,“鲍氏道德讲堂”与“鲍氏清明祭祖”“鲍氏打谱醮”并称鲍氏三项民俗。去年族人
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鲍鹏山近日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为湖北读者讲述孔子的人生故事和成就,分享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学”,其幽默风趣的讲座风格和犀利独到的见解令人折服。 在鲍鹏山看来,孔子认为真正的大学有三层意思:首先是“学大”,即学一些价值判断的东西;其次是“大之学”,即学子如何能拥有大胸襟、大境界;最后是“学者之大”,即学习知识里能提高人修养的那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鲍鹏山认为“大学之道”应该
水虽柔弱,能方能圆,人若能效法水的不争,就能产生利万物谦下的效果。这样便接近道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很早之前有个典故。 商容病了,老子去看他。商容张开自己的口,把嘴巴张得很大。问了老子两个问题:“你身上什么最硬,什么最软?”老子说:“牙齿最硬,舌头最软。” 商容问老子:“你看看我,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 商容又问:“那你再看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没了。” 商容语重心长地说
鲍鹏山在浦东越发“火”了。 这一次,他的讲台既非其成名的央视百家讲坛演播室,也不是在连开20多场讲座次次爆满的浦东图书馆六百人报告厅,而是一间由会议室临时改成的、只能容纳不到五十人的小教室。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周六的早晨,这间位于浦东图书馆二楼的特殊课堂里,就会响起“之乎者也”的朗朗诵读声。三尺讲台之上,鲍鹏山的嫡传弟子周缨手执教鞭;台下端坐的,是几十名神情专注的“00”后小学员们。经过一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