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于0
1和0之间有很多关系,如果用1代表“有”,0代表“无”,可以解释无中生有。再如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二进制原理就是利用了1和0。二者既是相对的也是相统一的。但1等于0,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先声明下,这个题目肯定不是标题党,不过1有时真的可以等于0。事情缘起上个月淘宝官微发表了一封淘宝小二的公开信,质疑工商总局发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存在问题,不过没多久又删除了这封公开信。民间公开叫板官方,已经算是新闻了。其质疑的主要方面是工商总局的调查报告存在程序适当、抽样不科学等方面。
我们可以简单看下该报告的部分内容。从各购物网站的监测结果来看,淘宝网样本数量最多,为51个,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三大知名B2C平台中,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样本数量分别为20个、7个和10个,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中关村电子商城的1个样本为非正品,正品率为0。前面几个购物网站的正品率看的已经让人心惊肉跳了,再看最后一个中关村的正品率,简直要亮瞎了我们的眼睛。就抽了一件,很不幸不是正品,所以正品率就为0了。如果恰巧抽一件是正品,那么正品率岂不是百分之百了么。因此,我突然就冒出了一个念头,原来1真的可以等于0。无怪乎淘宝小二要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质疑工商总局。从我们常人的眼光来看,抽查是统计的常用方法,但必须有恰当的样本,选取样本也有很多种方法,每个方法都是有一定科学性的,最起码的常识要有足够多的样本。而只抽了一个,就根据这一个的结果给出统计答案,真有点滑天下之大稽了。比如我想知道扔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最起码要扔个一百次,甚至上千次。最早的数学家甚至不厌其烦的抛了上万次。如果就扔一次的话,得出出现正面的概率只能是0或100,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在这个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看到央视新闻也报道了此次事件,在电视画面里,主持人颇为害羞的说工商总局方面认为这次抽检没有不公平。犯错了,不可怕,最怕的知错不改。再回到那个事件,还是以我们老百姓的眼光看,淘宝网的正品率为37.25%,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的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大概也符合我们的感觉。反正我家从淘宝买的东西,好像正品不多。只不过其他商城,甚至最冤的中关村对于这个报告都没有回应。其实我们老百姓也不大关心,毕竟很多时候有人愿意买非正品,只要符合消费者的预期即可,大名鼎鼎的淘宝大概觉得脸色挂不住,就稍微较真了一把。工商总局做这个工作大概也是官方要求,总要干点事情吧。但可惜既想干事,又怕出力;既想讨老百姓好,又不懂得科学。所以就弄了一串自认为科学合理的数据公布天下,不想却闹出了令最弱智的老百姓都觉得不屑的笑话。
按常理说,类似于《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这样的官方报告应该极具科学性、权威性,根本容不得一般人的挑战。一般人不会也不敢挑战权威嘛。但偏偏这次真的被挑战了,而且稍微一看,原来没有什么科学性。忽然想到每年有很多的官方统计报告,而这些报告常常被人当作正式数据引用,那么是否也是经过这种简单运算得出的结论呢,比如一直让我们自豪的GDP。恰巧最近看了涂子沛的一本书《数据之巅》,描述了美国的200多年的强盛之路和对数据的重视密切相关。时至今日,数据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企业甚至个人都越发重要。当大数据、云计算的概念正在热炒并被运用的时候,我们有关部门估计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呢。
陈培松2015年2月5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