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容易看书难
每次出差尤其是乘坐高铁、飞机,最享受的事情是在旅途中翻翻书,既能缓解车马劳顿,又可以有个完整的时间学习。基本上一个旅程就能翻完一两本书或杂志。上个月底去天津,临走之前自然要带书,年前从亚马逊买的书基本上快翻完了,但一些闲杂书还没看,有一本书余秋雨写的《冰河》。据说这是余秋雨的第一本小说,这些年自己不知何故基本不看小说了,也许是过了看小说的年纪。不过余秋雨是我很喜欢的几个作家之一,他的书基本上是一本不拉的。还有几个人写的书也是很喜欢,比如吴晓波、陈春花等,只要出新书基本上都是先睹为快。我一直认为想买到值得看的书,一般有两个简易的方法,第一是看作者,比如上述所提到的作者,经过了时间和读者的检验;第二看出版社,国内的出版社比如中信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书大都质量能保证。
余秋雨以前的书看起来都很过瘾,如经典之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何谓文化》也不错。他的文化散文有了大量的粉丝比,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余秋雨成了国内收入最高的作家。按说带着他的第一本小说,会让旅途增姿不少。但翻了一会,实在无聊。小说故事是那种典型的狗血情节,一个爱情故事,颇像黄梅戏《女驸马》的翻版,故事情节一看开头就很容易猜到了结尾。也许余大师真的不擅长写小说,但更让人无语的是,翻完此书,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书摸在手感觉挺厚的,看页码一共才249页,幸好没搞个250。显然有用纸张的厚度来掩饰内容的浅薄。更夸张的是小说的内容只有134页,也就是主体部分只占了一半多点点,也就是第一部分故事,而且很多页面里面的文字都有浪费纸张之嫌,是典型的凑页数。第二部分是冰河的剧本,又占了70页左右。从第205页到223页,全是前期剧照,而且都是黑白色的,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每一页就一张照片,每张照片大小只有纸张的三分之一左右,又是典型的浪费纸张。从第227页到241页的内容是余大师经常的做法,就是他的手稿,不知道谁有耐心和心情去看他的手迹。最后几页是他的广告,买书花钱不说,还要看广告。这本书的价格也不算便宜,标价38元,的确够三八的。说句俗气的话,就是胡秤。什么叫胡秤呢?简单解释下,为了凑足分量,用一些没有质量的东西代替。比如买五斤大闸蟹,包装绳子占了一斤多,就是典型的胡秤做法。事实上这本书胡秤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自序》是和小说没有太多关系的煽情,甚至有点自视清高。《附录》就是纯粹的广告了。
作为当代最富盛名的作家,出了这么一本烂书,的确有点匪夷所思。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想看到一本好书真的比较困难。早些年买书没经验,经常买一些看起来都有恶心感的书,乍一看题目和介绍颇为吸引眼球,但打开一看内容粗俗不堪甚至是纯粹的盗版,顿觉上当。后来有点经验才明白,现在出书很容易,只要你愿意出钱,一本书你一个字可以不写就能正儿八经的出版,真够奇葩的。所以后来不断总结一些买书经验,但防不胜防,连余大师都去糊弄读者,其他的情形可想而知了。唉,写书容易读书难啊!
陈培松2015年4月5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