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思想独立
人生总得有点追求,有人追求大富大贵,有人希望平安健康,有人向往君临天下,有人渴望流放百年,等等,正因为每个人的梦想不同,这个世界才格外精彩吧。记得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实在经不起推敲,因而被人调侃为倒着读,“想摸个一筒,就是个一筒”,这大概也是牌友们的追求了。当然人生的不同时期所追求的也会有很大不同,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梦寐以求的大概就是一把玩具手枪,或者是一件新衣服或者一顿有肉的晚餐。这种低级追求对于现在的小孩子真的难以想象了。在读高中期间,处于青春期,思想也格外的跳动,但在那个时代,对于我们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梦想当然是考上大学,这是走出农门最有效的途径了。后来走进社会了,追求也越来越俗气,什么时候能买起房子,什么时候也能买个车,甚至有段时间想只要能组建个不错的家庭就可以了。对于单个人来说,有梦想有追求肯定是必要的。难以想象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在现实中会怎么样,当然当今社会也有出家人或者隐士。细细推敲下,出家之人或隐士也是有追求的,想普渡众生或者渴望内心的平静,这也是一种追求啊。
时光无觉如白驹过隙,一晃奔四了。都说四十不惑,到了这个年纪的确不会再像曾经的热血少年那样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总觉得天生我才必有,也不能如耄耋老者那样参透一切看破人生,原来神马都是浮云。四十岁是个挺值得玩味的年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更现实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从职业发展来看,事业路线基本定型,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心里肯定很清楚。按说,四十岁的人最为务实了,该想的也想了,能做的也去做了,要奋斗的也奋斗了,留遗憾的也遗憾了。只要把现状加以维持、稳定,然后再按部就班的有所提升大概也就差不多了。不过现状越是稳定,人们越需要内省。偶尔也需要追问下自己,个人也好,家庭也罢,或者事业,到底追求的是什么。适当问自己,会让自己有更好的状态和心态面对看似平淡的每一天,也会让最为精力充沛的年纪能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精力。
前两天和一个一直梦想创业的80后聊天,我们私交很好。无意中他问我,假如现在有一个亿和目前这种相对快乐的生活,我会选择哪一个,当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我这朋友好像还是挺意外的,也许在风口盛行,猪随时会飘起的时代,我是有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好好想下自己目前还是有追求和理想的,概括起来很简单就八个字“财富自由、思想独立”。有点像北大曾经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蔡元培时代,在这种追求指引下,北大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可惜后来北大连校训也没有了,所以也越来越不像大学了。说起来挺简单的,但要实现还是挺难的。我把财富放在前面,是很现实的,在市场经济,物质真的很重要。而且很多时候财富自由是思想独立的前提。当年娃哈哈和达能之争,宗庆后打出民族牌。吴晓波和他私交很好,甚至吴晓波的爱人还曾经在娃哈哈工作过,但吴晓波依然极力批判。正如吴晓波自己坦言,我已经财富自由了,好歹有十几套房产,所以才能独立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多少钱才能让人自由呢。对于不同人不同地区当然也不一样,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现实点,能成为个中产阶级吧,最起码能够随意的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思想独立也是挺不容易的,从我们的教育体制来看,其实我们很多人的思想早就被禁锢了,打上了很多难以磨灭的时代痕迹。正因为如此,作为普通的公民也要有最基本的公民意识,比如不唯上,不唯尊,不盲从,不迷失等等。对于我们这种职业来说,思想独立显的就格外重要了。
实现这种理想,想想还是挺难的。马云同志说了,人总得有点理想,万一实现了呢。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想真正的实现之歌追求,目前唯有多讲课,讲好课,多看书,行万里路。
陈培松2015年5月3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