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焦虑症
现在开口不提互联网三个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能够与时俱进了;上个课不仅要说互联网,还要说互联网+;创个业如果不和互联网占个边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估计连天使投资的面都见不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举国上下都被卷入了强大的互联网大潮之中,打个车、买双袜子、吃个饭、缴个费等等,一部手机统统搞定。总理提出了互联网+后,更让这股浪潮越发疯狂。当全民都在探讨和追逐某个概念时,这个时代就具有了这个概念的特征。毫无疑问,这个时代就具有明显的互联网征。过分疯狂,就不仅是“征”,而是“症”了。从国家层面到企业,甚至到我们个人,都患上了或重或轻的互联网焦虑症。
拜时代所赐,我们赶上了这股互联网大潮,甚至算的上是互联网的弄潮儿。从上个世纪九十年刚刚兴起的互联网概念,我们就从来没有落后过,即使在二十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那段黑暗岁月,依然保持了快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很多行业我们只是个追随者,“中国制造”一度成了廉价、粗糙、假冒的代名词。当年国家重点扶持的一些企业比如长虹、海尔期待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五百强,在追赶的过程中,与世界标杆企业的距离并没有拉近,而是越来越远。不成想在一个没有多少保护的行业——互联网中,短短十几年竟然出了好几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企业,诸如BAT、京东、小米等等。从国家层面来看,何尝不是扬眉吐气的事情,但是遗憾的是,这些疯狂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算的上名号的,选择上市地基本上要么在香港要么在美国,搜狐、网易、盛大、百度、腾讯、京东等。去年风头正劲的阿里巴巴在香港退市后又选择了美国,在纳斯达克创下了一连串记录,一时风光无二。多少触动了高层的神经。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好像没有国家什么事,怎么不令高层焦虑呢?全民互联网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突然官媒成了公众嘲笑的对象,可信度大幅下降。微博微信对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更让高层焦虑不已。
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越发焦虑。本身就做互联网的,该怎么加呢?本来和互联网关系不大的比如制造业,又如何和互联网挂钩呢?比如拿联想来说,早年赚得第一桶金后赶上第一股互联网浪潮。便期望成为互联网企业,但折腾几年斩获不大,FM365遗憾的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后来转型国际化,并一举成为PC的老大。面对移动互联网,联想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早就进入了智能机市场,虽然没有和手机的曾经老大诺基亚与摩托罗拉一起没落,但显然被苹果、三星甩了好几个身位。在国产机上,联想手机也曾经无限风光,但现在属于了华为、小米的时代。难怪联想更换了移动事业部的主帅。互联网行业强大如腾讯都曾经感慨,如果微信不是出自腾讯之手,估计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就要更名换姓了。曾经被称为第四大互联网公司360,想当年敢于和腾讯叫板,何等牛叉,短短几年就被小米、京东大步超越。究其原因,恰恰是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都有极强的危机意识,当然是一种焦虑。对于其他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统统都在颠覆和被颠覆。即使是卖个坚果、烤鸭,如果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还真的能飞起来,如三只松鼠、叫个鸭子等。无怪乎,各个企业千方百计也要和互联网沾上边。再加上国家层面的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更加坚定了和互联网挂靠的信念。关于互联网+的解释有所分歧,有人认为是互联网加上其他东西,也有人说是核心产品加上互联网,准确的说应该是+互联网。当各行各业纷纷把眼光盯向互联网,就和早年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总要到房地产揩点油类似。会引发一种膨胀的焦虑症。
互联网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部手机订个火车票、团购个晚餐、买件东西已经成了我们老百姓的家常便饭。一枚硬币有两个面。在享受互联网给我们的便利之时,不知不觉我们很多时候也被互联网裹挟。吃饭前先要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开个会忍不住要摆弄摆弄手机,大街上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家庭聚会往往是你玩你的手机我玩我的手机,甚至夫妻两个在家里宁愿通过微信说话而不愿意面对面交流。今天你去上班,如果忘记带手机或者手机快没电了,估计会像丢了魂一样心神不宁。凡此种种无论是对人际关系还是个人身心健康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说的严重点,也算是一种病了。很多人大概都有互联网焦虑症。不信,你三天不用手机试试。
互联网焦虑症并不可怕,但也要意识到并加以预防、医治。对于国家层面来说,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互联网本身是市场和科技的产物,没必要过于放大其作用,也无须过多的引导和干涉。与其指手画脚还不如把网速提高呢。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颇有规模的企业,如果不是典型的互联网企业,还是要冷静点,不要被互联网冲昏了头脑。上市餐饮企业湘鄂情的急剧转型至今仍然前途未卜,大概也被折腾的快半死不活了。与其削尖了脑袋望互联网里面钻,还不如钻就钻就自己的产品。对于个人来说,切记一句话,互联网也好手机也罢,只是让我们的更好生活或工作的工具而已,万万不可成为了工具的工具。
陈培松2015年7月9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