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谈工匠精神
今年两会上,国家层面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个概念大概会火爆一段时间,正如以前的“工业4.0”、“互联网+”。领导人之所以提倡工匠精神,当然是用心良苦。在全民渴望一夜暴富、人人唯利是图、个个信奉成功学的年代,工匠精神如一缕清新的春风,让人耳目一新。很多概念说起来挺容易的,但真正能起到作用往往并不是那么顺利。正如曾经火爆的“工业4.0”,目前来看,仅仅是个概念和噱头而已。现在提出“工匠精神”,会不会也是个噱头呢?最起码还是比较奢侈的。
也就是在这几个月,甚至包括两会期间。中国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呈火箭式增长。其增长速度让众多专家都大跌眼镜。在房价疯涨的背后,所谓的“工匠精神”荡然无存。我认识几个做实业的,年前又开始投资房子了。在目前股市低迷、利率下降、第三方理财遭遇寒冬的背景下,买房子大概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了。当作企业家或商人都开始投资房子了,不知道他还有多少心思去弘扬“工匠精神”。从个人刚需来看,分为两类,买了房子和未买房子的。买了房子的立马成为房奴,既然成为了“奴”,理想也就不能多谈了,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挣钱供房贷吧,更不要去谈什么“工匠精神”了。一个工匠最起码有个漫长的学徒期,基本上是不拿什么工资的。没有买房子或者是买不起房子的,一方面在拼命凑那疯涨的首付款,另一方面会天天臭骂这该死的房价,说不定就会变成了“愤青”。一个愤青还能有工匠精神吗?做个工匠一定要气定神闲,坐看风轻云淡。全民神经被房价搅动的时候,我们还能静下心来谈工匠精神么?
工匠精神这两年之所以被重视,估计是受吴晓波先生的一点影响。去年的春节期间,吴晓波有一篇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只小小的马桶盖当时引发了一场热议,背后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工业4.0的鼻祖是德国,而提到工匠精神自然绕不开日本。在吴晓波的文章中,无论是马桶盖还是菜刀,不管是电饭煲还是吹风机,都处处体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而这个精神说白了就是工匠精神。高仓健曾经送给张艺谋一把武士刀,并不便宜,折合人民币最少要有一百多万。这个刀并不是什么文物,就是现在的工匠现在锻造的。而之所以这么贵,主要是背后的工匠精神。一个刀匠,在职业生涯的前面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是个默默无闻的工匠,但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后,出师后自然名利双收,也许我用“名利”这个词对“工匠精神”有点不大恭敬。但真正的工匠精神必须能耐住寂寞,抵挡住诱惑,忍受住清苦。在崇尚成功的年代,我们身边有多少行业,多少企业,多少从业者能耐住寂寞,抵挡住诱惑,忍受住清苦呢?
折磨了国人十几年的房地产咱就不谈了,连基本的商业原理丧失殆尽,更不要说工匠精神了。汽车行业经过十几年的井喷,现在汽车早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大的市场,国产汽车成了廉价、低端的代名词。有人调侃,很多国产车远看几十万,走近十几万,进去后只值几万。众多国产车大言不惭的抄袭、山寨,尤其是外形。比如比亚迪F3怎么看都像丰田卡罗拉。有一天在路上看见前面有一辆车以为是路虎激光,无论是屁股的形状还是标识。走近一看,原来是“LAND
WIND”,也就是陆风。虽然路虎激光这款车被称为屌丝土豪车,但陆风如此没有底线的抄袭,真够毁三观的。在新能源汽车概念火爆的背景下,前不久曝光很多车企利用概念骗取国家补贴。凡此等等,哪里还有一点点的工匠精神?不久前,曝光了二类疫苗问题,涉及金额几十个亿,横跨十几个省份。当我们连孩子的安全都难以保证的时候,甚至以此作为致富的渠道,又谈何工匠精神呢?现在我们很少使用笔了,偶尔还是要用下的,有时候会用圆珠笔。令人遗憾的是,每个圆珠笔里面的圆珠并不是国产的,因为我们目前生产不出来。当一个泱泱大国连小小的圆珠都要进口的时候,又谈何工匠精神呢?
在城镇化的口号下,最近十几年很多城市都在疯狂扩张。城市越来越大了,马路越来越宽了,车辆越来越多了,楼越来越高了。表面是一片繁华,但是如此的繁华往往经不起一场暴风雨。每当有暴风雨的时候,即使繁华如北京或上海,都会发生令人尴尬痛心的涝灾。原因很简单,我们城市看不见的下水道系统简直就是个豆腐渣工程,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有个城市这些年在暴风雨面前一直很淡定,就是青岛。因为该城市的下水道设施是当年德国人留下来的。当我们一个城市的下水道都修不好的时候,还谈什么工匠精神呢?
作为一个没有被工匠精神熏陶的个人,谈工匠精神自己都觉得有点奢侈。宏观方面一直强调供给侧改革,这个时候提出“工匠精神”,无疑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什么是“工匠精神”呢,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当前,估计连工匠都找不到几个了,哪里还有多少“工匠精神”呢。也许,“工匠精神”只是一缕春风,会轻轻飘过不留一丝痕迹。工匠精神是奢谈,总还得有点希望吧,但愿这缕春风能化为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
陈培松2016年4月4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