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或者说企业的核心追求是什么?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或者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容易想到或者说第一反应是盈利。即便是教父级的人物史玉柱都强调过,做企业如果不赚钱那是不道德的行为。史大嘴果然是实在人,没有那么虚伪,更不会绕圈子。做企业要赚钱,当然没问题,因为盈利赚钱是企业后续发展的源动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赚钱盈利是企业的唯一任务吗?企业要不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呢?
五一劳动节,一个和平常没有多大差别的日子。微信圈被魏则西事件刷屏了,而且连续刷了好几天。一个21岁的年轻生命没有抵挡住病魔的侵袭,着实令人惋惜。不过随着整个事情更多细节的披露,在扼腕叹息之余,让人更多了几分愤怒和拷问,拷问江湖郎中为什么能摇身变成包治疑难杂症的专家?拷问令人尊敬的武警医院为什么变成了莆田系的隐秘合作伙伴?拷问绝对权威的央视为什么成了虚假宣传的帮凶?拷问当前中国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百度,为什么会再一次站在众人讨伐的风头浪尖?有段子曰:十五年前,中国和美国两个搜索引擎公司几乎同时起步。十五年后,一个在研究量子计算机的可行性和自动驾驶,并研究了阿尔法狗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另一个则在奋发研究卖广告,贩假药,玩流量,送快餐。它们的名字,一个叫谷歌,一个叫百度。一个挑战人类智力的上限,一个挑战人类道德的下线。去年大概也是四五月份的样子,当时媒体曝光莆田系和百度由于广告价格产生分歧,可能要分道扬镳。但是在利润面前,百度怎么能舍得丢掉这么一大块骨头呢?据说,莆田系每年为百度的利润贡献达到一百二十亿左右。总理天天在强调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不知道百度的创新到底体现在哪里?据说也在搞无人驾驶技术,莫非真的是做表面文章给政府看的么?作为中国搜索市场的独角兽,我们都知道百度有的是钱,而且时刻都在赚钱,甚至什么钱都想赚。当一家公司什么钱都想赚的时候,自然便会突破一道道底线。谷歌2004年的首次公开募股的招股书中,首次发布了著名的不作恶宣言:“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放弃一些短期收益”。作不作恶,成了谷歌和百度最大的分界岭。
有时我们羞于谈企业责任,正如我们不大喜欢总对员工谈敬业和奉献,谈多了,总有洗脑和虚伪之嫌。但是必须明确,企业责任并不是什么虚伪的话题,也不是仅仅浮在表面的口头文章。回到企业的本质话题,在商言商,赚钱盈利当然天经地义。但企业永远无法脱离社会单独存在,本身就具有社会性。所以必须考虑两个最基本的社会命题,第一,赚什么钱?第二,赚了钱后干嘛?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并不是什么钱都能赚的,最起码不能突破社会道德底线吧。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昧着良心的企业还真不少,早些年曝光的乳品企业,现在的百度等等。现今众多知名企业,如果深扒一下,大都都有所谓的“原罪”。这也说明,在赚什么钱方面,已经无视种种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约束了,唯有成败论英雄,而衡量成败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财富。不自觉很多企业陷入了一个怪圈,先是千方百计想法赚钱,甚至不择手段,理由是要生存嘛。等真赚了钱后,又想赚更多的钱,美其名曰靠钱赚钱,这本来是金融行业擅长的。现在只要有一点成就的公司,都会巧立名目四处圈钱。前两年火爆的P2P,即是最好的注释。
前几年,企业界就有个疑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思考这个问题的企业真要好好考虑下企业的本质是什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众多著作中,不厌其烦的谈及社会责任,刚开始真觉得老人家的思想有点迂腐了。现在想想,他老人家果然是真的有远见。
陈培松2016年5月9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