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青海
去西宁的行程早就安排好了,从合肥坐动车到南京,然后从南京飞往西宁。但是临行之前两天,台风海葵的肆虐让行程多了些不确定因素。不过南京不属于重灾区,应该航班不会受太大影响。9号下午顺利赶到南京禄口机场,进去后里面是人山人海,8号大面积的航班延误,滞留了大量旅客。所乘坐的航班先是调整登机口,后来告诉我们要延迟了,幸好不是起飞时间“待定”,告诉了个确切时间,18:40起飞,晚点三个半小时左右。机场很多延迟的通知上写着“no time”,这个英语单词中国人一看就懂,但是个很不规范的写法。让人啼笑皆非,既然你写给老外看,就规范点,写给中国人看,用汉语就得了。但到了19:30飞机才开始登机,为什么写个18:40忽悠我们呢?原来飞机晚点超过四个小时以上,乘客就可以索赔了。唉,诚信何在?飞机经停郑州,到了西宁已经是晚上12点半了。一下飞机,顿生凉意,地面温度20摄氏度左右。和接我的人赶往培训地点,一路上车辆稀少,旁边有依稀可辨的山峦。酒店在西宁下面大通县的郊区,有点类似渡假村。房间没有空调,也没有蚊子,还得盖被子,一夜睡的颇为深沉。
住在三楼,上课在四楼,很方便。看学员的穿着就很有意思,有少数穿着短袖体恤和衬衫,有的穿着长袖T恤,还有不少穿着外套,如西服或者夹克,我早晨本来穿的短袖,后来觉得冷,改穿长袖了。但培训教室的硬件不甚理想,面积很小,100左右的学员坐在一起非常拥挤,讲台一排蠢笨的桌子更让老师不容易走动,也很难和学员互动。更为要命的是,还没有无线话筒。上了几分钟,总算把无线话筒解决了,但音响效果实在不敢恭维。但你站上讲台就没有选择,唯有尽力调整状态,发挥水平。来之前就觉得嗓子有点疼痛,又不得不尽力调整音量,一天下来,嗓子竟然沙哑了。唉,才上一天呢。6月份有次连续上六天嗓子也没出现问题,自己还有套“谬论”,之所以嗓子好,因为开始抽烟了。没想到这次出现状况,嗓子是我们的第一工具,千万不能有问题,只好去买消炎药、感冒药等。吃完晚饭,到宾馆外溜达溜达。本来计划在青海游玩一天了,后来不得不上完课第二天就走。这边是大通县的工业区,不远处几个硕大烟囱浓烟滚滚。再加上这几天天气多云,所以四周灰气蒙蒙。走在田地间,凉风习习,田头间有即将成熟的油菜和麦子,还有些像麦子的作物叫不上名字,不知道是不是青稞。安徽的油菜和麦子一个多月以前收割完毕,水稻也早早种上,不过这边农作物是单季。
每年的6月至9月,是青海的旅游旺季。听客户介绍,现在西宁各个宾馆一房难求,并且价格昂贵。青海地广人稀,总人口不过500多万,还没有合肥市人口多呢,青海更是个神秘的地方,世界屋脊早也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宗教信仰也很繁盛。最盛名和神秘的是青海湖,长江、黄河的源头,离西宁并不远,大概150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在去机场的路上看到一个牌子“青海河南蒙古州”的字样,乍一看真不明白啥意思,问司机才知道是青海下面的一个自治区。这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法近距离领略,只能算感受了吧。在西宁曹家堡机场看到显示屏上“大美青海”,而我的下一站是“醉美贵州”,大好河山,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