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完全无罪
李途纯刑满后面对残败破落的家庭,默默的舔舐伤口;郑俊怀释放后面对江河日下的乳品行业,曾经的乳业教父放缓了复出的步伐,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线;褚时健保外就医后找了片山林安心的种起了果树,倒也带动一方百姓致了富……在里面呆了七年,据说眼睛和嘴巴都被气歪徐的顾雏军终于也出来了。虽然早也物是人非,繁华散尽,甚至连苹果手机和IPAD都不会玩,曾经顶在头上让人眩目的光环,大学老师、海归、格林柯尔创始人、资本大鳄、CCTV经济人物、胡润富豪榜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如今,所有一切都换成了一顶用白纸糊起来的帽子,上面有工整的六个大字“草民完全无罪”。大声喊冤和高调回归,与当年高调刮起一股格林柯尔收购之风一脉相承。
一、迅速崛起
1988年9月顾雏军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并下海经商。创业之初,书生意气的他没有立足中国这么广袤的市场,投身海外。95年方把市场瞄向中国,成立格林柯尔中国公司,迅速在全国各地成立关联公司。2000年成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1年收购科龙电器,让其声名鹊起,03年入住美菱电器,更出乎很多人意料,快速的掌握了中国冰箱制造业25%的产能。更令人费解的是,并没有停止收购的步伐,并一脚踏入汽车市场,入住亚星汽车,收购襄阳轴承。2003年,无疑是顾雏军最为得意的一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词说道:“既是制冷专家,又是投资赢家,还是治疗国有企业体制弊端顽固的手术专家”。而顾雏军也在朝着自己冰箱大王的梦想迈进。
二、陷入风波
2004年,踌躇满志的顾雏军已经完成了从顾氏制冷剂的发明者到资本市场的新贵,到入主科龙,收购美菱,收购亚星……建俨然立了庞大的格林柯尔系王国。正在顾雏军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时刻,郎咸平的一篇《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风光无限的顾雏军。在这之前郎咸平炮轰了海尔和张瑞敏,在这之后也对TCL和李东生加以发难。站在万人膜拜顶峰的顾雏军低估了郎咸平以及媒体的力量,对中国特有的政治形势、市场状况估计不足,要和郎咸平对簿公堂,欲讨个清白,显然是个下策,甚至事后顾自己都承认自己当时是失败之举。久经沙场的张瑞敏和李东生明智了很多,采取了冷处理,李东生甚至说,郎咸平是谁?结果是不了了之。在一片口诛笔伐之中,顾雏军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自然相关部门尤其是相关利益部门也有了压力,于是开始立案调查。
三、急速陨落
案件很快有了结果,广东佛山市中院对格林柯尔系掌门人顾雏军案一审作为判决,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680万元。在顾雏军被捕9个月之后。即2006年4月底,国务院专门召开了一次关于科龙和格林科尔集团资产重组的办公会议。国务院批准格林柯尔的资产重组在法律上不走破产程序,而是采用由顾雏军自愿处置的方法。尤权副秘书长特别强调要遵守由顾雏军自愿出卖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强迫顾雏军签字出卖科龙电器的股权。但迫于种种压力,对取保候审期望以及对自己的自信,顾雏军还极其潇洒的的股权转让上签字了自己的大名。科龙被海信接手,紧接着美菱也落入长虹之手。庞大的格林柯尔迅速土崩瓦解,而曾经胡润富豪榜的百强亦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与黄光裕陷入囹圄后仍然强有力的控制着国美形成鲜明对比。
四、是否有罪
出狱后六天,顾雏军高调喊冤,点名四个当时高官用伪证和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了他七年。这四名官员分别为:范福春(证监会前副主席)、郑少东(前公安部部长助理,现已被判死缓)、陈云贤(广东省副省长)、刘兴强(之前任广东证监局局长,现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
在法制缺失和监督不足的特色中国市场经济中,任何经济行为都有两面性,在你掘到一桶金矿的时候,也触摸了一根敏感的高压线。而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大都有原罪,只不过是否能够漂白而已。顾雏军自认为合法合规的东西,甚至在欧美也是合法合规的行为,放在中国只要细细一琢磨,肯定都有问题。如果你再不小心得罪了某个重要人物,基本上脚上就踩了地雷,更加恐怖的是你还毫不知情。一旦落下口实,收拾你是早晚的事情。顾雏军、牟其中、兰世立、黄光裕都为自己的不可一世买了沉重的单。
顾雏军有罪与无罪也许已经变的不太重要,但给那些风头正劲的企业家无疑又一次敲响了警钟,低调务实也许是成名后最为重要的一点。而中国的市场机制如果仍停留在当前的水平,以市长干预市场,只会制造更多的顾雏军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