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汉中
10月28日,从咸阳乘车到西安,然后从西安乘坐大巴赶往汉中。咸阳一片灰尘,西安也好不到哪去,按理说此时应该秋高气爽,但从西安汽车站到高速路口,雾气蒙蒙总让人很是压抑。不知道地理条件使然还是气候原因抑或是人工导致。西安到汉中的大巴车让人眼前一亮,车况良好,发车时间准,工作人员无论穿着还是言行都很职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会,忽然一片山峦在路两边起伏,空气状况也好了很多。随后,车就一头钻进了一片深山老林,原来进入了秦岭,秦岭到淮河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山上一片葱绿,一些黄色或红色的树叶更增添了几分欢快,有时半个山面都是黄色或红色。山下一条河流缓缓流淌,河水很少,清澈见底。将近四个小时的车程,面对如此景色,竟然毫无倦意。山峰渐小,直至消失,进入一片平原,车出了高速,一会儿就到了大汉朝重镇——汉中。
汉中市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公元前206年,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三国大将魏延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汉中旅游景点、历史遗迹众多,最为出名估计就是古栈道了。但我只有半天时间,只能就近原则。上完课的晚上,去看了下汉江。在夜晚中,水面平静。桥上虽是车水马龙,江的两边在秋色中颇为宁静。在一个高高的骏马雕塑下,看到了余秋雨对汉中的评价,“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说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来到汉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而且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所以汉中这样的地方不能不来,不来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已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
29号上午有空,决定去看看汉中博物馆。打车过去后,才知道现在已经免费开放了,但是需要身份证。保安容不得半点通融,我只好打车回酒店拿证件。汉中博物馆也叫古汉台,是刘邦曾经驻跸的宫廷。北门一进去,有启功的题字“汉中市博物馆”。第一个景点就是望江楼了,里面是道教造像陈列室,进去后发现多是一些和道教有关的物品。再往里去是桂荫堂,说法很多,里面是陕西一些书法家的作品展览。最有特色有两处,一是褒斜古栈道陈列室,是很多栈道的缩小模型,可见古人修栈道之艰苦。最为我们熟悉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出自于此。另一处是石门十三品陈列室,主要是汉魏时期的石碑书法,古韵十足。院子里无意中发现一棵古树,是棵皂荚树,有400年的历史了。树根处树皮有一大片脱落了,可见中间已经空空如也,但仍然枝繁叶茂,足见其生命力之强。
由于11点要赶火车,从博物馆出来,找了面馆吃了碗邦邦面,很便宜,4元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