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小镇
宝鸡某单位的培训,本来以为会在宝鸡市,已经提前订好从西安到宝鸡的动车。没想到是放在宝鸡市眉县下面的一个小镇——汤峪。由于在榆林的住处偏僻,很难打到车,早上十点多就先坐公交车,然后打车赶往机场,飞机又晚点了会,到了咸阳机场,立马乘机场大巴到城西客运站,再转到眉县的中巴,然后在一个大桥下车,包黑车到汤峪,达到后已将近晚上八点,饥肠辘辘。陕西有两个汤峪,都是旅游景点重镇。这次是西汤峪,是太白山的进入口。
小镇依山傍水,一边是延绵不绝的秦岭,一边是较为平坦的田地。汤峪河依山而来,然后流入平地,水流不大,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石头密密麻麻躺在河道。两条不长的主干道,临街商铺装修风格保持统一,最多的就是各种大小酒店和饭馆,路面干净。由于9月份这边发过大水,把通往太白山的道路冲毁,所以太白上已经封山,小镇旁边就有龙凤山,也是个景点。13号可以休息一天,上午呆在房间,睡觉、看球赛。吃过中饭,从一条小道向一个并不高的山上走去,后来才知道这是龙山,山坡上草木繁盛,时不时有几颗挂满黄的发红果子的柿子树特别惹眼,甚至忍不住想去摘几个柿子,但太高无法够到。在山上看到一处黑瓦红墙的房子,大门有匾“太清宫”,并有对联“高高玄亨充宇宙养育群生”,“巍巍大范承道妙通化三才”。二三十米处有一两层亭子,叫“魁星楼”。站在亭子二楼看着郁郁葱葱的秦岭,一下子觉得自己无比的渺小。从龙山下来,游兴未尽。在汤峪河的对面,发现了凤山,拾阶而上。转弯处有一亭子——“栖凤亭”。又爬了一会,来到唐子城前,据说是武则天所建。院内有一寺庙,两个僧人正在悠闲的刮胡子、互相剃头,一只猫懒懒的晒太阳,一副世外桃源的模样。从城墙的脱落处露出的红砖可以看出是重新修建的。城墙的最高处有个顶处歪斜的六柱六角的小亭子,登高望远,发现一坐不高的山中间有些洞口,估计是窑洞,忍不住想去看看。凤山也没更多的景点了,并下山去寻找那些原生态的窑洞。
有坐小山,绕了个来回也没发现窑洞。从另坐小山脚下,沿着一条小道上爬。时不时要抓住树枝才能上去。终于来到一个有五个洞孔的窑洞,有的门口已经堆满了黄土。钻进一个洞里,拱形的顶。墙面都用泥巴涂抹过,黑乎乎的,估计是烧炕所致。地面上一片杂乱,有残留的扫把、油瓶、衣服等生活必须品,灶台依稀可见。有的窑洞是独立的,估计是独门独户;有的两个窑洞中间有通道,估计是一大家;有的窑洞里面颇为宽敞,甚至后面有个大坑,估计是储藏间。坐在窑洞里面倒塌的泥块上,可以想象几十年前老百姓生活在此的情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清贫,也极其不方便,甚至连吃水用电都极其麻烦,但靠山吃山,每天面对群山绿树,时代居住,男耕女织,亦是一副安贫乐道的田园情景。在这种情景下,邻居之间应该是互相帮助,相互依存。有的窑洞上面,还有洞,相当于二层,实在不知道如何爬上去的。在不远处还有几处窑洞,估计这也算个小村庄了。有一株矮小的柿子树上有紧紧偎依的几个果子,摘了几个,香甜可口,略带苦涩。竟然发现有个窑洞有木门,上面有锁,门口树枝晾有衣服,还有蔬菜,应该还住着人,旁边的窑洞堆放的很多塑料瓶。估计是一个或两个老人,也可能是外地流浪者或拾荒者。碰见一个中年男子,提着两个大塑料瓶,里面装的是水或白酒。想和他聊聊家常,他很兴奋的和我说个不停,但言语不清,看起来像个弱智者,也许这个窑洞就是他的栖息地。在窑洞上面的山坡上,栽满了整整齐齐的葡萄,煞为壮观。估计也是这几年旅游带动了葡萄的发展。
从山上下来,一条水泥路,两边都是风格相同的砖墙平房,红色的大铁门,显示出生活的富裕程度,几个妇女在悠闲的打扑克,道路口有横幅,大概意思是个民俗村,亦作为旅游景点了。从窑洞到楼房,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