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后小记
《影响力》这本书名,早有耳闻,但一直以为是本励志或心态类的书,所以每次看到这本书,不以为然。上个月买书,有人推荐说这本书挺不错的,于是乎从当当订了本,罗伯特.西奥迪尼著,闾佳翻译。拿到手一翻,发现以前是严重误解了。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读本,结合现实中的案例(虽然有的不太切合中国实际),对六种对别人能够产生影响的心理现象给予了生动的解剖,简单易学,通俗易懂。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商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甚至对于夫妻之间,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一种影响力,互惠,心理基础是负债感和感恩图报。如果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比如,我结婚的时候,你出了500元的礼钱,那么你结婚的时候,我一定要还上,即使这次错过了还情,以后肯定会想方设法补上。你想让别人帮助你,你应该先给让别人觉得他对你有所亏欠。比如很多商家的赠品,就采取了互惠的策略。很多培训师在课程中,喜欢发点零食、小礼品。虽然看起来是种奖励,对发言积极者或表现优秀者的奖励,但也是在运用互惠原理,自然老师课程的满意度不会低,尤其是拿到物品的学员。
第二种影响力,承诺和一致,心理基础是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只要我们做出了某个选择或一个立场,就会有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的那样做。比如,在赌桌上,如果你觉着这一把会赢,即使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你会赢,你也会表现的自信满满。在大街上你会碰到一些促销人员,他请求你帮点小忙,做个调研。你觉得一点小忙无所谓,就索性答应了,然后你会发现对方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你却越来越难以拒绝。此时对方就充分利用了这一条影响力。当然如果你想完成某件事情,比如准备考研,不妨写下来或者告诉身边的人,如此可以很好的督促你更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种影响力,社会认同,心理基础是以别人的行为作为判断标准。也可以理解成榜样的作用,有点人云亦云的味道。2011年10月13日,在广东发生了一起小悦悦事件,可爱的女孩小悦悦不幸被车二次碾压,没想到有十八个行人漠然路过,导致小悦悦最后不治身亡。舆论一致谴责十八个行人的冷漠和无情,也许在当前社会不可否认人性的冷漠。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郊区或者乡村,只有一两个行人路过,会什么结果呢?为什么在闹市区,人们面对需要求助者无动于衷。道理很简单,这些行人总认为我不施加援手,总有人会去帮助的。都这么想,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这其实就是社会认同在发生作用。我们该明白为什么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挑人多的饭店了,为什么看见排队购物反而激发了我们的购买欲望。
第四种影响力,喜好,心理基础是人们愿意答应自己认识或喜欢的人提出的要求。很多追星族对明星那种不可理喻的喜欢就是受这一条影响,拿我自己来说,这些年一直喜欢NBA球星詹姆斯,所以总是特别关注他,当他失意的时候会为他难过,当他成功的时候会为他欢呼雀跃,比如他今年第一次夺冠,我都兴奋好几天。我们在客户接触的时候,总要衣着得体,彬彬有礼,是为了让对方喜欢我们;我们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喜欢找些关系,比如同姓、老乡、共同爱好,这是找些彼此的相似性,也是为了让对方喜欢我们;我们为了赢得好印象,会说些恭维的话,但凡正常人都喜欢恭维,这也是喜好的力量在作祟。
第五种影响力,权威,心理基础是人们对权威的服从。很多小学生或者初中生对老师无比的服从,言听计从,这是权威;你到医院看病,一般来说,医生说什么我们都会无条件的服从,这是权威;你和一个人聊天,开始聊的挺欢的,如果你听说对方是个某方面的专家,会肃然起敬,说话也不利索了,这是权威。树立权威往往有三种途径,一是头衔,很多培训讲师搞了一大堆的头衔,如什么客座教授、十大讲师、中国导师等等。不过,凡事过之则不及。太虚的头衔一旦被人识破,往往适得其反。二是衣着,不要以为以貌取人不可取,我们总是不自禁的根据别人的衣着来猜测一个人。很多销售人员衣冠楚楚,我们对穿着考究的人也会刮目相看。三是外部标志,你开车的时候前面有部车堵住你的路了,假如是辆一般的车,你会喇叭按个不停,如果是一脸超豪华轿车呢?大都人都不会鸣笛了,因为豪车给了我们无形中的权威。
第六种影响力,稀缺,心理基础是物以稀为贵。古董、错币本身不值钱,但大都有个出乎意料的价格,因为其稀缺。有次和老婆逛街,看到某品牌服装专卖店要重新装修,里面的衣服限期降价出售。结果我们稀里糊涂的买了很多衣服甚至有不少反季节的,后来回家一想,当时脑袋肯定短路了。现在明白了,本质是稀缺这条影响力发挥作用了。所以以后逛街对什么“限量发售”、“绝版销售”等要多加小心了,商家真正利用这一条。人的叛逆,也可以用稀缺解释,得不到的或者会失去的会显得越发珍贵。一对恋人如果有父母的反对,往往会爱的更加刻骨铭心,反之,说不定会平淡如水。
人际交往中,影响力无处不在,甚至会润物细无声。了解后,对于有益的捷径,我们可以接受影响也可以有效的影响别人,把之看为有利的盟友。对于不利的影响力,我们要擦亮眼睛,采取合理的方法,学会辨别、抵制、甚至谴责、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