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观后感
《一九四二》炒作很长一段时间了,这几天全国热映,今天晚上和爱人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无论是从票房还是从电影本身,无疑,又是一部冯小刚和华谊兄弟的经典之作,据说这是冯导最后一次使用胶卷。买票的时候归类为战争片,个人觉得应该是历史片,也许称为灾难片更为恰当。影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另一条是国民政府对人民的蔑视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
七十年以前,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又遇蝗灾。一千多万人的吃饭成了大问题,当然主要是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即使地主老爷亦难以幸免。在自然灾害面前,地球所谓的主宰——人类,显得如此脆弱,甚至不堪一击。06年黄山那场水灾,让我第一次领略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房屋、树木、田地、道路等等,一夜之间全变成了汪洋。近几年灾害也不少,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去年日本大地震等等。人类真应该善待自然,千万不要以为可以驾驭甚至挥霍。最近曝光的滥捕野生动物,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早晚会遭到报应。河南与山东虽然地处中原,人口众多,但翻开中国历史,这两个地方经常发生旱灾或者涝灾。一旦遇到粮食问题,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河南人一般望陕西跑,山东人大都逃亡东北。所以在陕西经常能遇到祖籍是河南的人,东北很多老家是山东的。
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说的更确切点,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天灾固然可怕,人祸更让人揪心。政府的不作为甚至欲盖弥彰,军队的消极抵抗,官员的贪污腐败,不法奸商的趁火打劫,日本飞机的狂轰乱炸等等,让原本的灾难更加严重,剧中有几个主角的死亡,并不是饿死,如瞎鹿是活生生被中国士兵摔倒锅里烫死。当然人性也有善良的一面,牧师安西满在死亡面前坚持做弥撒,虽然上帝输给了魔鬼,但亦是一份解脱和安慰。(不妨说下当前宗教信仰,中国很多寺庙香火很旺,不过在信仰上被基督教丢下了一大截。佛教、道教很多时候成了敛财的工具,基督教切切实实是很多人的一种寄托和慰藉,而且看不到任何的盈利因素。)美国记者白修德在这场灾难面前,更是充分展示了人道主义,冒死亲临现场,拍照片,收集了众多真实的资料。为了降低悲剧的进步恶化,费尽周折,直言总统。网上有个段子,四二年人说,死后二十年还是条好汉,结果六二年又饿死了。六二年那场灾难应该比四二年更为惨痛,更多的原因恰恰是人祸,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导演敢冒天下大不韪,拍部《一九六二》呢。
看完电影,感觉我们现在的生活算不错了,好呆能哄饱肚子。这么一想,大米饭也变的好吃起来,人有时需要忆苦思甜。明天打算让丈母娘去电影院感受下《一九四二》,他们那代人应该有更多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