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
记不得是初中还是高中,学过一篇英文。那时候我极其讨厌英文课,学习方式索然无味,整天背无聊的难记的单词、绕来绕去的语法,英语老师就像唐僧那样喋喋不休,让每次英语课如坐针毡。但那篇英文大概内容在当时颇为有趣,描述未来老百姓的生活,通过高科技,人们可以在家学习、看病、购物等等。当时对于善于幻想的我们来说,听起来亦如天方夜谭。不料时至今日,天堑变通途,梦幻成现实。尤其是网上购物,成了众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人天生爱逛街,我老婆也不例外。以前经常在街上能逛个大半天,有时还拉着我陪逛,每次都把我累的半死。这两年发现她很少去步行街、CBD之类的地方了,衣服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基本上都从网上购买。孩子出生前的很多物品,以及出生后的尿不湿、奶瓶、奶粉、摇床等等,全来自网上。孩子身上穿的从内到外、从上到小亦是网上淘的,网上购物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比如有次她给我们买套运动服,裤子的松紧带子竟然在侧面而不在正中间,让人啼笑皆非。但是她早已习惯了在网上淘“宝”,还经常能碰到一些活动,诸如打折、赠送之类。不大上网的她,成了骨灰级的网上购物者。随便看看家里,吃的、穿的、用的,很多都是她网购的,当然也有不少无用的东西。我购物不多,唯一常买的就是书,这两年,除了在机场书店买杂志外,大都是从网上买书了,每年都会从当当上当个千把块钱的书。实体书店去的少,偶尔去下也基本不会购买。对于消费者来说,方便、快捷、服务好、质量有保证,是购物的基本要求。随着网购的井喷,网购已经和众多消费者的生活融为一体。
网购的兴起,与相关网络公司的风起云涌密不可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当当等电商在传统商业中撕开一道口子后,迅速崛起。电商的发展更是风云变幻,阿里巴巴,今年销售额突破万亿,仅11月11日,一天就有191亿,其发展速度让无数人瞠目结舌,在电商市场中占据了95%的份额,老大地位无人能撼动。曾经红极一时的红孩子一度风光无二,竟然落到被苏宁低价收购的命运。敢于挑战传统零售巨头国美和苏宁的京东商城,其发展让人侧目,获得多轮风投,在赢得众多喝彩后,却由于一直未盈利亦非议不断。在众多行业中,应该来说IT行业是最干净,最市场化,亦最富有创新精神,众多的电商无疑是IT的佼佼者。在今年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仪式上,王健林虽然对传统商业充满信心,甚至认为在众多方面如掏耳朵捏脚,电商无法取代,但对淘宝炫目的成就,大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国美和苏宁在传统零售渠道虽势如破竹,但在电商的强势攻击下,不得不改变思路,开始两条腿走路。
网购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提供的滋生土壤。在与外界的比追赶超中,很多时候我们扮演了个追随者,在紧追不舍的过程让我们的眼界、思路等有了全新的感觉。在互联网的大潮来袭之时,踏准了时代的节点,成了弄潮儿。面对应运而生的互联网,宏观层面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任何新生事物的兴起,自然有其消极的一面,网购中的假冒伪劣、恶意攻击等不良行为需要净化。靠行业自律效果不佳,必然需要政府那只手加以指正。比如,今年京东商城和苏宁、国美炒的沸沸扬扬的电商大战,后来演变为一场对消费者没有任何意义的泡沫剧。商务部实时采取措施加以管制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政府行为。但是政府的干预必须拿捏得当,切不可以行政的手段遏制市场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近期正式生效,也许就是对互联网恰当干预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