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松,陈培松讲师,陈培松联系方式,陈培松培训师-【讲师网】
陈培松:雾霾
2016-01-20 47730

雾霾

这几天消散不去的大雾笼罩全国各地,对于大雾我们并不陌生。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在这个季节也会出现大雾,当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最喜欢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大雾的景象,更喜欢在乡村的小路走着走着对面来个人影,然后一看是熟人,多了几分惊喜和浪漫。如今的大雾不能仅仅说是大雾,应该叫雾霾,而且还有个国际测量标准叫PM2.5。去年对于这个标准国家层面还遮遮掩掩,说这玩意不适合中国人,甚至对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测量出来的数据给予公开批评,说他们是双重标准。在雾霾笼罩的日子,忽然我们发现开车不方便了,航班不准点更有借口了,高速公路大都封路了,呼吸也不大通畅了……于是不再指责大雾,而更多的反思我们的环境,反思破坏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这几天也开始务实起来,一改“前面十分钟领导很忙,中间十分钟人民生活很好,后面十分钟外国很乱”的模式,一开始就用好几分钟的时间来报道关于雾霾的话题。

究其雾霾的形成原因,按照官方的观点并不复杂。第一,是汽车尾气污染。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在各个城市逐渐演变为“堵城”的同时,尾气成了破坏环境和空气质量的第一杀手;第二,是工业污染。如各种制造业、发电厂等排放的废气,直接污染了新鲜的空气;第三,是扬尘。主要是一些城市的建筑工地的在建筑过程中交通运输造成。在北京、济南等重点污染城市,面对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出行方便的雾霾,相关部门紧急出手,比如在济南对于私家车限号出行,对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停工停产,对建筑工地也临时禁止施工。不知道这些紧急措施是否有效,好像有点效果吧。恰好随着天气变化,各地逐渐拨开雾霾见天日。这场雾霾是否真能让我们很好的反思,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治措施呢?从表面上看,各地针对雾霾做了些工作,但这些工作真的能有效防止下次雾霾的产生吗?根据多次经验,基本不可能。比如刚刚过去的北京大水,当饱受其害的时候,官方说要如何如何,一旦大水褪去,一切措施不了了之。再如当年的汶川地震,让我们一下子对减少地震灾害做了大量工作,随着地震之痛越来越远,众多工作也被抛在脑后。好了伤疤望了痛的毛病,我们一贯有之。

对于雾霾的形成原因很多,作为普通老百姓也搞不大懂,但有一点至今官方只字不提,和私家车有关。很清楚的一点,在很多发到国家,私家车比我们并不少。曾经也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于是痛下杀手,并不是禁止私家车的发展,而是提高汽油柴油质量标准。可惜的是,在我们泱泱大国,石油被两油所垄断,虽然两油是世界五百强,国家每年也不断的进行各项或明或暗的补贴,在油价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并不随国际油价下跌的圈钱运动中,各种油的标准远远的落后于国际标准。而国家对此不知道是不明就里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从而导致汽车尾气成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在能源汽车还处于尝试阶段的同时,国家对于汽车的发展仍然采取鼓励政策,汽车已经成了众多家庭的生活用品。讲好听点,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换来的是生活质量的大幅度下降。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