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行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
近期为某大型银行做培训,里面有银行的企业文化一块。谈到企业文化自然离不开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从上至下从内到外行为的价值体现。翻开四大行的核心价值观,颇耐人寻味。中国农业银行——诚信立业、稳健行远 ;中国银行——追求卓越,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中国工商银行——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中国建设银行——诚实、公正、稳健、创造。最近在中国五百强排名中,虽然四大行没有跻身前茅,但在盈利方面,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个排名既激动人心亦让人大跌眼镜,没想到银行的效益竟然如此之好,甚至好的有点出乎意料。
四大行的核心价值观虽然文字表述各有差异,但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把“诚信”或“诚实”放在了第一位。其他商业银行诸如城商行、农商行如果提到核心价值观的话,大都会提及“诚信”或类似字词。看来这并不是现象,而是一种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推敲起来是社会和这个行业的某种折射。
商业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诚信经营。你和客户约好明天上午十点见面,难道你不该十点之前到达吗?你说五天后给我送货,我承诺付款,难道你不该准时给我送货,我及时给你付款吗?诚信是商业交换的最基本准则,可惜这一基本准则,往往被无意或有意甚至别出心裁的扭曲了。乳品行业的假冒伪劣、医药行业的受贿行贿价格虚高、保健品行业的浮夸风等等,简直就把诚信彻底的践踏在脚底之下,从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急剧下滑。有位伟人说过,社会主义建设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手大部分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人评价改革开放到现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反比发展。看看我们身边种种的不诚信,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毒胶囊、毒大米等等,实在让人毛骨悚然,进而麻木不仁。在集体失信的大环境下,“诚信”二字原来变的如此之重要。
诚信是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我有五万元的闲钱,不想投资任何理财产品,当然为了安全也不想放在家里柜子的抽屉里,也不想藏在床头下。也许我有位朋友非常值得我信赖,但是让他替我保管这些钱,我还是不大放心。那放哪儿比较好呢,当然是存银行,虽然可能会贬值,但肯定不会丢掉。银行作为我存钱的地方,自然有义务替我保管好。当然在中国支撑这种诚信的背后是政府。按理来说,银行诚信是毋庸置疑的。可惜的是,银行的诚信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天经地义。这几年一直有报道说银行有很多不合理收费,比如更换密码费用、更换存折费用。前几年据统计几个国有大银行有一百多项不合理收费,走在时代前列的民生银行也有七十多项。史玉柱还建议民生银行董事长取消诸如更换存折的收费,董事长无奈的说,我要是取消了,其他银行肯定不会放过我。原来光明正大一诺千金的银行亦有众多潜规则。
稍微关注下银行,这几年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只从2011年窥豹一斑,齐鲁银行卷入巨额骗贷案、汉口银行卷入5527万元假担保事件、温州银行惊曝1600万骗贷案、渤海银行职员挪储户千万私自放贷、深圳建行被指最大高利贷公司、工行储户900万存款失踪悬案等等,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大都是银行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在巨大的绩效压力下或诱惑面前,银行的不诚信行为暴露无遗。银行的日子虽然格外甜蜜,但最近曝光建行工行一些被买断工龄的员工在北京总部散步抗议,亦说明银行内部也充满了各种不诚信。
诚信本身无需过多的探讨,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个人以为都无需写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去,因为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连银行都大张旗鼓的呐喊要诚信,也许说明诚信离我们真的是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