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
柳传志,作为中国当前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提出在商言商,希望企业家远离政治。前不久,马云公然为政治高唱赞歌。毫无疑问,企业家是精英群体,一些企业家如柳传志、张瑞敏、马云、马化腾等甚至是众多人心中的偶像。那么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甚至卷入政治漩涡之中呢,在最近一段时间引发热议。支持的人大有人在,反对的人亦不在少数。翻开中国企业史,企业家以及企业与政治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扯不清理还乱。游离在政治圈之间,甚至被政治影响或反作用政治,从政治中渔利者大有人在。令人遗憾的是,企业家往往有意或无意之间成为政治的佐料或者殉葬品,完全独立于体制之外或全身而退者为之甚少。商人鼻祖范蠡是其中之一,这毕竟需要大智慧和高境界。
红顶商人胡雪岩本身的发迹就离不开政治的支持,与政要左宗棠相得益彰,穿梭于政治之间,不仅收获了巨大的金钱财富,而且有了政治保护伞。本以为有了黄马甲和红顶戴,可以荣誉终生,不成想最终落个千金散尽凄惨收场。张謇本身就是体制之人,只不过在政治圈内难以施展抱负,转而投身实业。但他积极参与社会改革运动,组织预备立宪工会,发起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责任内阁等,俨然就是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卢作孚无疑是政治的最大牺牲者,他满腔爱国之情,胸怀实业救国之志。为了救国在抗战期间,奉献无数,最终倒在了政治血泊之中。从政治中获利最大者当属荣毅仁家族,特殊时期摇身一变,贵为国家副主席。随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又获利无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流意识,企业和企业家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政治是企业家绕不开的话题。第一代企业家成功者如柳传志、张瑞敏、刘永好等无一不是长袖善舞者,巧妙的利用了政策变动,名利双收,顶着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的光环在市场上开疆拓土。而倒在政治高压线下的名单更是长长的一大串,顾雏军、牟其中、褚时健、李经纬、兰世立、仰融等。虽然这些人有自身的短板,如过于冒进、自命不凡或藐视法律等,但是偏离政治线路无疑是最致命的一击。商人具有逐利性,在变化莫测的政治中,天生的敏锐无疑会让商人捕捉到其中暗含的商机。无论是第一代草根企业家还是九二派或者是新生代,莫不如此。而站在巅峰的快意,往往又会令其丧失这种敏感,甚至会膨胀成一种天下为我独尊的雄心,仿佛可以驾驭一切,这个时候往往站的高摔的惨。
进入新世纪,政治气息依然弥漫在企业家之间。在各种政治场合中,企业家的身影随处可见。众多企业家在拥有大量财富的同时,头上也顶着各种政治光环,各种代表、委员、理事等等。在政治中寻租或与政治勾结亦让众多企业家乐此不疲,一方面可以获利,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取政治保护伞。企业与政治联姻看起来美妙,实则有众多苦楚。三一重工最终还是离开了大本营湖南长沙,究其原因和当地政府有扯不清的关系,并没有迁址到上海或其他经济发达地方,而是移师北京,也许是需求更大的政治庇护。曾成杰之死给这种联姻另一番注解,在蜜月期自然甜蜜有加,一旦有了利益的冲突,受伤的自然是弱势的一方。
在政治挂帅的情形下,企业家不谈政治看起来是明哲保身之策,但能摆脱政治的漩涡吗?谈政治无疑是企业家的悲哀,当追逐利润与政治官僚混在一起,不仅让企业背负更多的原罪,亦让政治涂上了越来越厚的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