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完的手机费
今年、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两油依然占据前两位,但是一直占据季军位置的中国移动,这次不得不让步了,排在第四。中国移动虽然拥有极其强大的垄断资源,但给人感觉,这两年发展有点缓慢。作为普通消费者,这几年换手机,大都通过移动预存话费办理的。几年前一个月预存200元左右,总觉得不够用。在2000年左右,手机费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双向收费、漫游费、短信费等等。这两年忽然觉得一个月200元的预存费很难用完了,虽然自己经常在省外跑,但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越来越少。移动原来一直认为电信、联通是主要竞争对手,现在看来QQ、微博、微信等才是最致命的竞争对手。
QQ、微博、微信等有很多移动电话没有的功能,比如可以更方便、更隐私,也可以全方位多渠道的交流沟通,但最让消费者难以拒绝的是免费。尤其是微信,及时拍照、话题分享、语音留言、随发短信等等,不仅涵盖了传统手机的通话和短信功能,还把微博、QQ等功能一并包括,而且其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推出新版本,让功能更强大、界面更容易接受。反观移动业务,主要还是依赖通话和短信,在早期,受客户群体的增大,攫取了巨额利润,但明显创新能力不足。几年前,移动曾推出飞信,类似于QQ,但最终没有明显的突破,亦不了了之。随着手机网络的广泛运用,让QQ这些工具的运用更加普遍。现在去办理手机业务,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的是流量而不是话费的优惠。前段时间,关于移动是否要收微信的额外费用,比如短信费或者语音费等,炒的沸沸扬扬。作为垄断企业,中国移动当然不甘心被别人活生生的把肉抢走,如果真的收费也许能短期获得意外的利润,但显然这种不合情理的收费会受到消费者的强烈抵触。与此同时,腾讯发表声明,微信坚决不收费。最终微信收费又成了通讯公司的又一个笑柄。
信息爆炸,网络盛行,对于众多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产品创新,更贴近消费者,甚至引导消费者无疑是一种大趋势。众多央企、国企诸如移动、电信由于垄断,在特定时代往往能获得极高的利润空间,在巨额利润面前容易忽视自身创新,包括产品、管理、技术等等。很显然,众多民企面对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格外关注创新意识和速度。QQ基本上每年都会更新版本,与时俱进,在与MSN、泡泡的竞争中完胜对手,并实时推出微信,虽然功能有所重叠,但亦形成极大的互补,更容易保留和吸引客户。面对咄咄逼人的腾讯,中国电信和网易联手投资两亿打造一款类似微信的产品“易信”,电信占据了73%的股份。网易经历早期的繁华后,最近几年一直不温不火,这次联手电信当然想能一鸣惊人,能从微信手里抢得一杯羹,但是背靠大树尤其是国企真的能好乘凉吗?中国电信获得移动牌照后,一度风生水起。显然它也是只把中国移动作为了主要的竞争对手,可是在互联网时代,真的准备好了吗?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变化。2010年兴起的微博,一度独领风骚,风光无限。但始终没有解决好盈利性问题。前不久,阿里巴巴入主微博,本期待强强联手,能有所突破,但从最近的形势来看,微博无疑在走下坡路。关注的人越来越少了,发微博的也越来越少,甚至大都成了僵尸粉。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也许灭亡就在前方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