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行业专家吗?
前不久有位同学打电话说,他准备跳槽了,咨询我哪个行业更有发展前途,当时实在无从回答。这位同学已经三十好几了,听他询问这个问题,着实不好回应。如果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问这种问题,颇好回答。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也好,就当前热门的行业也好,总能说出一些还是不错的行业,比如金融、房地产、IT等。行业本身亦有好坏之分,最起码有大小之说,如现在的房地产是个巨大的产业,打个比方像头牛,销售额过亿都算个小公司了。而企业培训相对来说就算微小了,算只鸡吧,一千万的销售额已经算规模不小的公司了。对于求职的员工来说,也许选择个牛比选择个鸡要好许多,一个牛犊子比一只肥硕的大公鸡也要大不知多少倍。但是对于一个三十几岁的人来说,有十几年的职场经验,再去探讨哪个行业更有前途,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行业的好坏,只是相对而言,没有永远的朝阳行业,也没有绝对的夕阳行业。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关键你能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说的更直白一点,你是不是人才。职场发展有三重境界,第一重,人手,这个时候你对用人单位并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一般是新员工或者一些基层员工;第二重,人才,什么叫人才,定义很多,但可以从另个角度考虑,当你发现经常有猎头或者相关公司主动找你的时候,你就是人才了;第三重,人物,能够独当一面,很有江湖地位,如马云、柳传志、马化腾等等。这三者和钱的关系很简单,人手是人追钱,多干点多挣点;人才,人就是钱,当你是人才的时候,待遇尤其是物质待遇无需你过多考虑;人物,就是钱追人了。作为一般职场人士来说,想成为人物确实有很大难度,虽然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是有几个能复制呢?想成为人物除了必要的天赋、努力外,还是需要一点运气的。但想成为人才,并不难。
首先,你要在某个行业坚守。对于普通人来说,通常坚守个十年左右,大概就能成为这个行业有分量的人才了。当然悟性高的人五六年即可,迟则十五年应该问题不大。刚走入职场,你可以试错,可以时刻准备跳槽。但要切记,三十岁前跟对人,三十岁后要做对事。我有位朋友七八年前,考入外地某金融机构,当时由于举目无亲,所以开始一两年总想打退堂鼓,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去年再碰到他,已经是公司的中层了,他亦是春风满面,踌躇满志了。很多人总是不断的跳槽,甚至会经常跨行跳槽,虽然可能会增强自己的阅历,提升见识。但这种习惯性跳槽,会大大降低成为人才的可能。看看你身边的人才,有几个人是经常变换工作的。
其次,你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惊人。前不久有位互联网专业人士说,在IT业,如果两个月不关注学习,就会感觉落伍。在你所从事的行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会让你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规律性和专业要求,唯有不断学习,方能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当然,学习也不能如井底之蛙,只把眼睛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时需要跳出行业看行业,如此,才会有更高的眼界和境界。学习的方法众多,看书,听课,跟师傅都可以,无论如何,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如果你能在某个行业每天看一小时与该行业有关的书籍,坚持五年,肯定会成为行业专家。
最后,你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任何一个行业呆久了或者一个工作干长了,多少会有厌倦之意或者自满之感,这也是人之常情。职场里残酷的竞争无须过多描述,而你如果不想被公司边缘化进而被淘汰,那么你需要有危机意识。有些人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年后,本身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有可能进入自满陷阱,总觉得生活已经不错了,工作上也能得心应手,所以变的不思进取了,尤其是些女性工作者,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家庭而不是工作上。这个时候,其实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工作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不管你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一定要保持危机感,今天的出色不能证明以后出色,今天的成功也不能带来以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