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大辞退夏业良想到的
今日,北大辞退了夏业良老师,引发热议。在议论纷纷中,北大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称,夏业良老师于2002年7月入职北大经济学院,现为人事代理合同制身份,职称为副教授。近年来,夏业良的教学评估成绩连续多年处于全院倒数第一,从2006年以来,学院持续收到学生对夏业良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工作态度等有关教学工作的批评意见多达340多条。2012年10月26日,经济学院人事代理制度教师考核与聘任委员会对夏业良进行了考核和续聘的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为不续聘。为了给夏业良老师进一步改进的机会,学校做出给予其延展一年处理的决定。2013年10月11日,经济学院人事代理制度教师考核与聘任委员会对“是否维持去年的表决结果”进行了确认投票。投票表决结果为:30人反对续聘、3人同意续聘、1人弃权。为此,经济学院人事代理制度教师考核与聘任委员会决定终止对夏业良的聘用合同。
看到这个声明,有几点颇值得商榷。
第一,按夏老师2002年7月进入北大工作,到被辞退之日算,已经十一年了。《新劳动法》第十四条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堂堂的北大竟公然知法犯法!当然也可以操作,原来夏老师为人事代理合同身份。现在很多单位尤其是国企喜欢采用第三方人事代理,没想到北大也有临时工!而百度夏业良的简历显示“夏业良,安徽芜湖人,经济学家,原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家明明是个领导嘛,难道领导也可能是临时工吗?
第二,辞退原因是“近年来,夏业良的教学评估成绩连续多年处于全院倒数第一,从2006年以来,学院持续收到学生对夏业良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工作态度等有关教学工作的批评意见多达340多条。”到底是连续几年全院倒数第一呢?就算是倒数第一,就要辞退吗?末尾淘汰制,本身就充满争议。而且作为北大的教授,教学固然重要,还要看着其他能力吧,比如科研、学术等。老师上课被学生提批评意见实属正常,即使太牛叉的老师也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不知道北大的授课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竟然会在方面提意见,难道他裸体上的?就算裸体上也算行为艺术。授课内容未必学生都能接受,不少学生估计什么内容都听不懂。工作态度太空泛,很难定性,当然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我们总喜欢用态度来否定一切。06年到现在意见也才340多条,而且可以肯定不少同学提了若干条意见。由此推断大部分同学对夏老师的课程还是满意的,最起码没反对意见。
第三,从声明看出,北大在辞退夏老师的过程中,显的多么民主,采取了投票决定其去留,结果是30人反对续聘,3人同意续聘,1人弃权,仿佛又见到民国时期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之风气。而这种投票结构和我们各种会议的表决结果是多么的类似,永远都是绝大部分人支持,两三个人反对或弃权。而这种民主是典型的假民主。如果要真正的民主,为什么不能让全校师生公投下呢?哪怕让夏老师带课的学生来投票呢?辞退一个老师如此“民主”,要投票,试问下,选拔领导甚至是校长要不要投票选举呢?那么近几任北大校长是如何当上校长的呢?北大的学生投票了吗,北大的老师也投票了吗?就算不投票总要有些选拔标准吧。作为知名学府的校长,最起码要第一,德高望重,第二,学问渊博,第三,并包兼容。这些标准符合吗?
当年蔡元培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为北大既引进了才26岁的胡适,没有任何正式学历的陈独秀,也引进了顽固不化拖着长辫子带着瓜皮帽的辜鸿铭。很多教授课堂上都会被学生骂的体无完肤。但是大学本身就是辩论、争执的地方,又有何妨?正式因为有争辩、对立才能真正体现大学的精髓。可惜,作为万众仰视的北大,越来越喜欢同一个声音,越来越听不进去甚至难以容忍对立的呼声。更令人可悲的是那340多条意见,意见可以发表,也可以争论,但私底下像个地下党打小报告,甚至让人质疑现在的北大学生究竟天天在想什么?如果北大真想给密切关注此事的人一个交代,不妨把那些意见也公布下,让我等看看,夏老师究竟是个如何成为全院倒数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