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
虽然现在网上购物已经是大趋势了,但我还是很少网上购物,本身也就懒得买东西。家里面如果网上购物,都是老婆一手操办。唯一喜欢从网上购物的,就是买书。基本上两三个月会买一次,一次买个十几本。以前一直用当当,也算是当当的一个忠诚客户了。前两次别人介绍换做亚马逊,试了下,亚马逊的包裹非常不错,在盒子里面会放上一些塑料泡沫,防止书本受损。这次订书本来也准备在亚马逊下单的,但是有几本书需要另外调货,如此物流会更慢,而且多了些物流费,所以又回到当当。
10月15号下的单,好几天没到,看网站上包裹信息说24号应该能收到,没想到书迟迟没收到。昨天上午忍不住打了当当的客服电话,客服说尽快给答复,到了晚上也没有任何通知,晚上又打了个,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从武汉发到合肥,就算步行估计也到了。今天上午气不过,又打客服电话,并要了对方的工号,扬言如果再没有反馈,我就投诉她。这次果然有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当当给我发了条短信大概说包裹已经到了合肥,让我直接和邮局联系。只好打邮局电话,说已经送到我小区了,我又去保安处和物业寻找,找了半天,原来只是个单子,还需要带相关证件去邮局提货。现在的邮局网点好像真的不多了,也很少去邮局,具体在哪儿也不清楚,又打邮局电话询问,找到了地址。到邮局又找了会,总算顺利取到。
作为消费者,在网上买书图的就是个方便,尤其我等比较懒的人。以前在当当买书还是不错的,每次都是送到家或者办公室。这次实在让人纳闷和不爽。也许是因为当当选择了邮政物流,但是你选择哪家物流公司是你的事情,你总该考虑我们购物者的感受吧。有几个疑问,一,当当为什么会选择邮政,不知道邮政物流比其他物流便宜多少,但带给我们的不方便实在不是那几块钱可以省出来的。二,为什么当当不会主动联系客户呢?我已经打了好几个客服和投诉电话,但从未收到当当的任何反馈。三,我在微博上给当当客服甚至当当的李国庆都留言,反映问题,但没有任何回复。上次在亚马逊购物,物流慢了几天,在微博上简单发了下,亚马逊客服就及时和我联系,为什么当当总是被动的服务呢?无疑,在国内购物网站中,当当在图书这一细分领域独树一帜,有了垄断地位,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亦值得敬佩。但是,互联网本事就变数极大,今天的成就,不代表以后还会成功。而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对互联网购物影响深远,即便如马云、张近东此等大佬,亦十分关注物流配送。莫非当当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出来?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最后一公里也许在小有名气的当当认为无关紧要,但也许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当年的红孩子
最后一公里不得不提下邮政物流。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物流公司。为什么不能把货送到客户手里呢?你都把提货单送到了小区,为什么不能把货也带过来呢?邮局的物品摆放为什么看起来如此脏乱差呢?为什么货到了不能打个电话通知客户呢?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表面化,因为这是邮政的一贯做法。但是在物流领域,随着市场化的逐步加深,邮政早已被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身后,不要和DHL、联邦快递都国际巨头比较了,也不要和顺丰对比了,就是和一些小的物流公司相比,在服务方面被落下何止一大截。当然,邮政物流很便宜,但这真的很重要吗?当然,邮政的网点众多,尤其在农村,但这就能恢复曾经的邮政雄风吗?当然,国家会给予一些支持,比如曾规定,信件等必须通过邮政,但这能解决问题吗?邮政有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点众多、人员庞大、政策支持等等。试问,这么多优势难道不能解决小小的最后一公里吗?不知道把包裹送到客户手里,会带来多大的成本。但带来的效益肯定远远高于浪费掉的成本。也许,这就是国企的做派吧。
最后一公里不仅仅是对当当或者邮政,在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中,都会有最后一公里现象。比如工厂、餐饮甚至一个小小的服装店等,你前面工作做的太好,但最后一步没做到位,依然会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