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有好几天了,关于这次会议的解读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不管怎么样,这次会议肯定是隆重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因为中国只要是稍显重要的会议,开完后肯定是这个结果,最起码当时是,这也是中国特色。每年都会开些隆重的、胜利的大会,甚至我等老百姓根本分不清楚这些会议的来龙去脉,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名称的具体常识,多少年一“届”,“中”指什么,“全”又有何意等。更不要说纷繁复杂的人代会、政协会了。多数人对这些多如牛毛的会议也并不在意,因为这些会议的结果基本上开不开都那样,任何特别重要的事情肯定不是开大会决定的。不过稍微读过几年书的人,对于“三中全会”这个词并不陌生,确切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因为我们记得中国打开国门,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看来会议是否隆重、胜利有待于时间和实践去检验。
只要会议,必会审议,总有决定,是谁决定的我们也不大清楚。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核心是“深化改革”,这份公报共出现59处“改革”、44处“制度”、30处“深化”,因此被主流媒体誉为改革再出发。到底如何改革,怎么深化,现在着实难以评判,众多专家亦给予了不同的解读。我等普通老百姓非党员非官员又非精英人物,由于立足点太低,对这种高瞻远瞩的宏观战略的看法实如井底之蛙,亦不敢妄言。不过自己是个篮球迷,虽然不是篮球专家,但好歹也算是个资深球迷了。
中国顶级的篮球赛事应该是CBA了,94年大刀阔斧改革开始职业化,至今快20年了。历经改革之初的风风火火,到后来的遮遮掩掩,再到前两年的短暂热闹,又到如今的不温不火。关注过两年CBA,但看着看着总觉得不像是职业联赛,最起码不够职业。如政治气息太浓重,篮球协会不像个管理者、协调者更像是个操心的婆婆。附庸性太强,联赛成为了国家篮球队或地方球队的训练基地。令人啼笑皆非的限制太多,比如外援最多两个,并限制出场时间。而每年的比赛主题口号更令人匪夷所思了,比如“蓄力伦敦”,今年竟然叫“蓄力中国梦”。称之为CBA其实有问题,因为有关部门已经要统一口径称之为“中国篮球职业联赛”了,不知道搞的这么拗口有什么实际意义。大力发展CBA,肯定是受了NBA的诸多影响,最起码想成为中国的NBA。NBA作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体育赛事之一,有众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于是乎,我们打着改革的旗号,向其靠拢学习。NBA之所以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有众多因素,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充分的市场化运作。球队市场化,想买就买,想卖就卖;球员市场化,所有球员都有身价,有的拿着数亿的薪酬,有的只能拿几十万的年薪;联盟更是市场化,门票、冠名、转播权等等,让联盟富的流油。CBA当然也想能够市场化,但是市场化到现在,依然不伦不类。每年的CBA也会有众多改革措施,可惜不但没有缩小与NBA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CBA中最好的球员最大的梦想就是去NBA打球了,而NBA中最差的球员也不愿意来CBA,即使来,主要原因是在NBA无球可打,乘机来CBA捞一票,如去年在NBA昨日黄花,来CBA无限风光的麦蒂。看来日趋衰落的李宁重金拿下CBA的冠名权,又要成为冤大头了。
CBA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众多大张旗鼓的改革最真实的浓缩,比如反腐、房地产、国有企业、户籍制度等等。CBA如果想有更大的发展,明眼人都知道,肯定需要认真的改革下,如果再不改革,不仅仅是球迷越来越少,甚至会导致影响中国的国家队,前不久亚锦赛,竟然会被台北狠狠羞辱了下。倘若真想改革,真正的市场化是不二的出路。但市场化总会触动诸多人的利益,而且是自我改革,谁愿意把到嘴的肥肉与别人分享呢?本次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是改革,涉及众多方面,经济、制度、文化、民生等等。改革也是从上到下的一致呼声,但改革总要触及很多人的根本利益,这些人能够从身上挖肉吗?众多领域的改革也许值得我们期待,但结果是否能等待,唯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