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节日很多,越发对节日没感觉了,有时都忘记了一些节日,比如光棍节、情人节,甚至还很怕过节,比如春节。六一儿童节很早就没这个概念了,但是随着小叮当的出生和成长,自然想起了这个节日。这是他的第二个儿童节,虽然我记得清楚,但他估计还不知道什么叫儿童节呢,因为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每天都是儿童节。
时光无觉,对我们大人来说,每天也就这么过下去,也许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但对于小叮当来说,看着看着就有了很大变化。记忆中还是蹒跚学步的样子,现在竟然会满地跑了,甚至要尝试蹦蹦跳跳,上楼梯宁愿自己一步步摸索,也不大愿意大人扶他。记忆中还只能说“爸爸”“妈妈”“谢谢”等重复字,现在已经能比较清晰地回答爸爸叫什么名字,妈妈叫什么名字了。前天晚上,妈妈教他一个车的牌子,教了两遍,就能稚嫩的说“劳斯莱斯”,说完还要我们给他鼓掌。记忆中,他还比较听话,吃饭睡觉都是很乖巧的。现在有了更多的叛逆,这是爸爸的电脑,不能碰,这边还在说,那边他就扑了过来。要他穿鞋,劝说半天都不愿意。记忆中随时随刻都要大人看护,现在已经会自己一个人聚精会神的堆积木,玩沙子了。还很喜欢一个窝在沙发上一边快活的看着喜欢的动画片,一边玩着小鸡鸡……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所谓的实验报告,具体内容没很么印象了,但有个结论记得很清楚,说爸爸多带孩子,孩子会更聪明。有没有什么根据暂且不管,受否属实也暂且不管,根据个人经验爸爸多带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性格也许会更加开朗些。这两年有个很流行的亲子电视节目,芒果台的“爸爸去哪儿了”,一度有了“去哪儿”体,如“时间去哪儿了”、“飞机去哪儿了”。里面的小孩子在爸爸的熏陶下大都聪明活泼开朗。自从叮当出生后,我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很大的偏移,除了外出上课,偶尔到办公室办办公,只要有时间,大都喜欢围着他转。每次出去上课,天数一长,最惦记的也是他。有时出去一周左右,回来就能发现他有了很大变化,身体更灵活了,语言更丰富了,认识的东西更多了,等等。自己一直很喜欢打篮球,这两年明显打的少了。有位老师曾经语重心长的说过,男人要先立业后成家。现在想想,对于我来说,家也许更重要。与其说是我在不断的关注小叮当的成长,不说是他改变了我很多。自己也挺享受这些改变,生活嘛,本来就是在各种变化中去体验,乐在其中。很喜欢奶爸这个角色。
前两天,在微信圈里看到一句话,“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比较忙,很难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甚至有了孩子后,生活压力会更大,毕竟养个孩子不容易,奶粉啊、衣服啊、玩具啊、教育啊等等,算算养个孩子比养个大人贵多了。很多人亦会说,忙来忙去大都是为了孩子。这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把孩子看的特别重。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尽量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当然是人之常情,但永远不要忘记,给孩子太多的玩具、衣服,都不如多陪陪他。父母是孩子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没有了父母从小的呵护,或多或少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阴影。中小学里很多问题学生大都是离异单亲家庭或者是留守家庭,或者是父母的关系差,在孩子面前经常吵架等。
中国人历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也不否认自己有时也希望小叮当以后会如何如何。但目前看着他快乐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让他自然成长吧,没必要苛求太多。有时看着小叮当那副神情,都像个小男子汉了,直感觉孩子成长的太快,时间过得太快。不要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太多的遗憾,那么就该多陪陪他。“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应该改为“爸爸妈妈,再不陪我,我就长大啦”。
奶爸2014年5月31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