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小记
鹤岗来过两次,据说和俄罗斯交界,除了见到几个俄罗斯人,再也没有什么俄罗斯的印象了。结束鹤岗的课程,就前往昆明,又要奔赴黑河。从中国的西南跑到东北,算是一次跨界了。从昆明到黑河颇为周折。刚到昆明机场就发现航班晚点了,然后经停济南,历经六七个小时才到达哈尔滨太平机场,赶紧乘坐机场大巴到火车站,幸好赶上了去黑河的火车。无奈,由于雨水或者出轨,火车只能到一个叫北安的车站。到达北安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然后和碰头的其他老师乘车前往黑河。
在车上晕晕乎乎的睡觉,凌晨三点多的时候,司机停车方便。下车一看,天已经大亮,一轮红日慢腾腾的从一大片绿油油的玉米地探出头来。虽然格外寂静,偶尔有一些小飞虫晃来晃去,但勃勃生机展现在天地之间。到了黑河才知道此地是和俄罗斯的交界处,一江之隔。上完一天课吃过晚饭,和另位老师便打车前往黑河市的黑龙江边。
在江边有好几处石碑,上写“中俄交界”等字样。黑龙江并没有多少水,水流缓慢,格外清澈。有人架起个鱼竿静静垂钓,有人在水里尽情嬉戏,还有只狗在水里面扑腾。偶尔有只船在江面缓缓驶过。对面的俄罗斯一览无余,高耸的烟囱冒着烟,红色的高楼林立,还能看见自行车行驶在对面的岸边。和中国这边好像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但毕竟是两个国家,不能轻易来往。中国这边,俄罗斯人很多。东北人喜欢喝酒,俄罗斯的大鼻子对酒更是爱不释手。时不时可以看见有俄罗斯人拿着瓶啤酒,简直就是饮料那。蓝天白云,落日余晖,一切都是那么祥和宁静,和平原来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之一。密密麻麻的石子散落在江边,也许没有河水的冲刷,大都灰不溜秋。还是忍不住捡了两块造型比较独特的石块,权当纪念。在外地的河边,只要看到石子,总忍不住要寻觅两块。然后顺便逛逛旁边的“俄罗斯商品街”,街长不过百米,两边商铺主要售卖俄罗斯的香烟、酒水、皮毛、玛瑙、巧克力等。黑河不大,人口只有十来万,但非常干净,街道两旁基本看不到纸屑、烟头等垃圾。
第二天没课,首先去看了下黑河博物馆。到一个城市看看该地的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好的游玩方法,而且大都免费。此馆并不大,三层楼。第一层有三处展览,一处是中俄油画展览,看了一圈,中俄的艺术风格差异很大。一处是留声机展览,主要上个世纪初的一些老式留声机,在一些旧时的影视节目中时常可见。另一处是相机展览,大概算是相机的演变史了,有一个据说是最大的相机,大概有两米多高。看看现在手机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巨大力量。二楼是陶瓷器展,都是明清的陶瓷器,并没有什么含金量高的宝贝。三楼原是抗日纪念馆,现在有中俄友好六一儿童书画展。在各种抗日纪念品枪枪弹弹上有孩子的书画,亦有一番情趣。从博物馆出来,沿着江边晃悠晃悠来到大岛公园。岛上森林茂密,尤其高大的白桦树,直指云霄。并没有太多的景色,但漫步其中到能享受一份宁静。总要买点东西吧,来到中俄边境交易场所,里面大都是俄罗斯的商品。找了一个玩具店,给叮当买了三个玩具。一个俄罗斯方块,一个装有好几个恐龙模型的袋装玩具,一个能感应起飞的外贸玩具。再找家巧克力店,买了些俄罗斯巧克力。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找了一家大排档,里面大都是俄罗斯人在用餐,点了一个菜一瓶哈尔滨啤酒,也算是体会下异域风情了。
第三天下午又有半天空闲时间,和郑老师商量去爱辉看看,历史课本中的“瑷珲条约”早就烂记于心。爱辉离上课地点并不远,包了个出租车,130元。顺着一条两边郁郁葱葱的柏油路,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爱辉历史陈列馆,建在古城的遗迹之上。有翻新的魁星阁,还有一排铜铃。陈列馆主要记载了东北的历史,从几千年前一直到现在,当然更多的是和沙俄的领土纠纷,从尼布楚条约到瑷珲条约,大都是一部中国外交的屈辱史。有个房间专门模拟1900年的海兰泡惨案情景。弱国无外交是绝对的真理。江对岸的64屯,本来是中国的领土,但现在依然归俄罗斯管辖,也许再也要不回来了。带着点悲痛之情,从陈列馆出来,去看“知青博物馆”。郑老师是老三届的知青,正好我也可以去领略下那段激情、悲壮、扭曲的岁月。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来得及细看,但浮光掠影的走马观花,亦能感觉到当年那股上山下乡的大潮的巨大冲击。也许是历史的产物,也就是就是某个人物的个人意志,但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陈培松2014年7月3日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