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出差上课,空余时间是游玩和阅读的好时候。虽然这次来贵阳没有整天的功夫,但也没闲着。再次去了趟青岩古镇,竟然修了个古城墙,延绵不绝,远看还有点长城的味道。肯定要去十里湿地,和另外个老师租了自行车绕了一圈,河流、树木依旧那么清澈青翠。唯一的变化,是在一处熟悉的地方架了座拱桥,更方便游玩。还去了趟花溪公园,看河中很多人游泳,闹中取静,别有一番意境。每次出差,总要带点书,由于连续作战,也不想看所谓的专业书籍。一本杂志,一本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本写刘强东的书,权当业余消遣和打发时光。断断续续看完了俞敏洪的书,倒有几分感触。总体觉得还是值得一读,好歹也是中信出版社的书嘛。
很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形式,分成三部分,上篇“写给自己”,中篇“写给年轻人”,下篇“写给生活”。全书就是若干篇小短文组成,每篇字数不多,围绕一个主题,一般一两千字左右。阅读起来也很轻松,蹲在马桶上就可以看几篇。显然俞敏洪有平时写东西的习惯,每篇文章都是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会,写多了就可以出版成书了。作为知名企业家,还能养成写作的习惯真不容易,还有几个企业家平时写的也不错,任志强、冯仑、王石等等。成功人士总有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单单在百忙之中,抽空写文章的习惯就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体会。算算自己这些年也写了几百篇文章了,形式与此类似。虽然是自娱自乐,但不排除有机会也可以出本书。市面上假书太多,不少的书的作者还请枪手捉刀,实在可恶和难以理解。
副标题是《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的确为年轻人指点迷津。看过很多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的书,毕竟是自己的上课主题,但大都还不如这本书实在、实用、实际。俞敏洪本身就很励志,出身农村,高考三年,北大期间又很自卑,写了600多首诗,也没能获得一个女孩子的芳心,并生病休学一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但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后来在老婆的“抱怨”下,出外代课,并苦学英语准备出国,后来歪打正着创办了新东方。虽然命运不公平,但看你怎么对待。与其抱怨命运的残酷,不如相信也许就是对你的考验,让你有更多的体悟和动力。书中有很多观念值得年轻人去感悟,比如,谈到自卑,有句话特别值得农村的孩子琢磨,“没有经过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虚假的自信”,我们很多人都是徘徊在自卑和自信之间。比如说“三十岁之前不要犹豫,三十岁之后不要后悔”,其实也就是种生活和工作态度。比如说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一、专业方面,成为中国前100名;二、人文方面,读500本书;三、英语。比如提到离开校园后要随身携带的五种能力,天然能力、劳动能力、技术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等,很值得大学毕业生借鉴。
也许同是从事教育的缘故吧,有的篇章读起来很容易引起共鸣。比如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建议,比如家庭教育的感受,尤其是农村家庭,比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等。书中提到对新东方老师的四个要求,专业知识、激情、励志和幽默,亦值得我等揣摩和反思。
借用书中一段结尾,“年纪大了,人们看重的不再是外表,不是你帅不帅,而是看你的内心的魅力——你的气魄、气概。”
陈培松2014年8月8日于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