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脚
最近一段时间基本上是不停的赶脚节奏,十月份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跑来跑去。国庆期间陪爱人在台湾转了一圈,回来后没休息两天,就从合肥赶到吉林长春,然后去青海西宁、陕西安康,再到山东莱阳、青海西宁。十月下旬,又去了西宁、杭州、昆明等地。看了下十月份的飞行记录,飞了十四次,近两万公里。有时这边项目刚结束,然后马不停蹄赶到下个城市。最夸张的是一次在浙大上午上完课,立马赶到机场去昆明,由于飞机早了二十分钟,正好晚上六点到达昆明的上课地,立马开工。有种强烈的感觉,不停的奔波比上课还要累还要辛苦。
任何行业大概都有累和辛苦的体会,培训亦不例外。转换在城市,穿梭于马路,飞行在空中,有焦急、有等待、有担心,自然会加重身体的辛苦和劳累。但是培训师是不能喊累的,即使累你也要学会调整。首先,有机会累,说明有客户看起你啊,给你出场的机会。对于培训师来说,尤其是年轻的,课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课量,无论包装的太牛叉,宣传的太牛B,都是无本之源;其次,不停的奔波也是对自己最好的锻炼和磨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学员,这种见识和体验是提升人格素养、课程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墙外开花墙内香,只有在外面大量的历练,才会梅花香自苦寒来。再者,从自身来看,赶脚的节奏是培训师自我修炼的最好方式,是心态磨练极为重要的一课。培训师必须要有一个积极阳光乐观的心态,为什么大都培训师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年轻,曾经有位60后的老师,被客户认为是80后。如何调整赶脚的心态,这是一个重要话题,简要聊聊。
第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中国的国情决定各个城市大都差不多,但是每个地方仍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底蕴,甚至在时代大潮中也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有人调侃,豪爽去山东,喝酒去内蒙,雾霾去北京。去山东,那种带有侠客的豪爽一览无余。进入秋冬,各地的温差更让人感受深刻,有的地方还在25度徘徊,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下雪了。中国真是幅员辽阔,形态各异,连日落时间都有很大的差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景点,如果有时间自然可以浏览一番,比如去了云南的石林,青海的青海湖。不但有游玩的机会,还有免费的交通呢。这些体验自然既增加了赶脚的乐趣,又提升了见识。
第二,换种方式是一种放松。赶脚未必只是有等待的无聊,可以合理利用空余时间。可以看看周边的景色人文,也可以有整段时间看看书。培训师需要不停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等待的时间里翻翻书,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方式。如果再看一本含金量高的书,那简直成了一种享受。而且发现旅途看书的效率极高,速度快,注意力更集中。这些年买的一些大部头的书,大部分都是在旅途中翻阅完毕。理想状态一年看一百本书,在家由于要带孩子,想抽出时间有时还真不容易,而在旅途中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第三,赶脚也是一种感觉。在网络用语中,“赶脚”往往就是“感觉”的意思。说的虚幻点,生活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感觉,甚至人生也是一种感觉。作为培训工作者,往往更要在乎一种感觉。如果老师太现实,甚至把金钱看得过于重要,显然是一种悲剧。在不同人的眼里,培训师褒贬不一,甚至有的培训师自己也会迷失,仿佛成了传说中的大师。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保持一份善意简单纯真的感觉,才是培训师的“赶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