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加洲,邱加洲讲师,邱加洲联系方式,邱加洲培训师-【讲师网】
邱加洲: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016-09-01 2164

        国际经济危机快速地席卷全球,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顷刻之间崩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代表美国工业的汽车巨头也岌岌可危,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让中国企业深感冬天的寒意,也让中国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

        国际经济危机快速地席卷全球,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顷刻之间崩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代表美国工业的汽车巨头也岌岌可危,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让中国企业深感冬天的寒意,也让中国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裁员、减薪、民工潮回流……似乎这个冬天没有什么好消息。就像某位企业家所言“冬天来了,但这个冬天是深圳的冬天、北京的冬天还是哈尔滨的冬天?我们不得而知”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国内企业领导者的真实心态。柳传志在08年中国企业家年会发言时精辟地指出了企业渡过冬天的良方—“调整战略、苦练内功”。面对危机,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策略帮助企业顺利过冬?人力资源部要练好哪些内功呢?以下十项具体策略为本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简单考察后的一些浅见,仅供广大企业及人力资源管理同行指正。

  1. 随时做好适应企业战略调整的准备

  根据作者调查近期调查:外贸企业业绩下滑已经从一年前就开始了;很多制造型企业已经通过控制产量来减少损失;商业企业的营业额也不同程度的下滑;随着政府救市政策的出台汽车企业也在忐忑不安中观察着国内市场,并随时做出小幅调整。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要随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企业面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纷纷采取了紧缩性的战略,这种策略更多的是企业决策者对后市缺乏信心的表现,而随着社会对经济危机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地认识之后,很多企业发现经济危机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所以我们能够欣喜的看见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还有部分企业采取了扩张性的战略。无论是扩张型、紧缩型还是稳定型的战略,都是企业决策层面的选择,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执行层面的关键职能部门,必须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支撑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在任何时刻都应该随时做好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地准备。

  2. 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整合

  我们发现大部分国内企业管理相对粗放,如岗位之间职责与任务交叉现象突出,责任缺乏明确,出现问题之后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增加了企业运营与管理成本,而且维持了工作的低效率。我们建议企业从客户导向或质量导向出发,对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尽可能减少信息流转的环节,以提升工作效率。业务流程梳理是真实地还原当前的工作次序,通过现状还原发现能够取消的环节,及为了提高效率可以进行重新组合的环节。透过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整合能够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 组织结构扁平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有必要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初衷也是减少决策与管理层次,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管理者已经具备比传统管理者更强大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能力,所以管理幅度可以适当扩大。同时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也会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如果企业能够同时开展这两项工作,将大大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

  4. 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

  无论任何时期的企业都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不懈追求的原始目标,人均利润是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性指标,人均利润水平取决于岗位任职者的胜任水平,因此我们认为所有企业决策者都应该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如果减员10%,企业能否实现减员前的利润水平?若站在中国企业当前的管理现状分析,在绝大多数企业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从岗位的角度出发考虑任职资格问题,而传统工作分析强调的任职条件只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在每个岗位上绩效水平优异者所具备或体现的素质特点。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叫做任职资格,而某个岗位上绩效优异者所独有的素质特点则叫做胜任素质模型。只有从胜任素质模型的角度来选聘、培育能够创造高绩效的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均利润。只有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企业才能具备提高人均利润的基本条件。

  5. 重视内部竞聘,加强继任管理与岗位轮换

  选拔从来都是决定企业人才管理效率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从开始就没有选出合适的人才,那么我们只能花很大的成本去培养他,只能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管理他。若是我们从开始就前瞻性的选择了一个很有潜力的人才,则后续的培养成本与管理成本势必就会降低。

  经济危机为很多企业在外部人才招聘方面创造了供给条件,但在我们的调查中更多的企业暂时放弃了外部招聘的计划,更强调企业内部的人才选拔。我们认为如果企业对后市的判断不是特别明确,可以将目光主要放在企业内部。由于内部人才熟悉企业情况,所以进入新工作的过渡期很短。由于人才大多期望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成长,所以重视内部选拔有助于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只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广泛地内部竞聘,才能挖掘企业内部人才潜力,构建出富有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继任管理既能让企业关键岗位后继有人,也能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这是纵向活力;岗位轮换能够丰富员工的经历、经验、技能与能力,虽然没有实现职位上的上升,但大大实现了员工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增进了岗位任职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员工职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是横向活力。

  6.“蓄势待发”加强培训工作

  蓄势待发是指先聚集力量,等到机会成熟后再出击。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现在似乎并不是出击的好机会,而他们选择了“蓄势”—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提高员工胜任水平的培训项目和领导力开发项目构成了这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表现。某些制造型企业每周只开工四天,另外的一天则为员工安排了技能培训,该企业规定员工在培训后接受公司统一考试,未能通过考试的员工,下年度则失去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此项举措将持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发现部分高科技、房地产、能源、金融企业选择了领导力开发相关的项目,这些企业与大学等培训机构签约对他们的高管以及后备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地培训,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综观这些企业的做法都是在为明天的腾飞储备展翅的能量。

  7. 发现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并着力改善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进入了休整期,这些企业在外部环境很好的时候拼命追求销售额,绩效策略是将绩效与薪酬紧密挂钩,更多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绩效管理仅仅注重最后的结果,而缺乏对过程的关注。这种现实性的做法对于持续改善员工的绩效水平并没有显着的作用。在体验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后,很多睿智的管理者发现他们似乎应该帮助哪些绩效不佳的员工找到提升绩效水平的症结与方法,也就是关注员工完成绩效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反思自身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督导他们实现逐步改进。此时这些企业的绩效管理策略已经由单一的业绩导向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绩效评估的结果除与薪酬挂钩之外,还要与他们的学习改进计划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在绩效管理中反复强调的绩效改善。这些企业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深知重新招聘一个并不深入了解的人的风险,比帮助一个熟悉的人实现逐步改善的风险要大的多,培养一个新人的成本比改造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高得多(前提是这些老员工还有改造的必要)。

  8. 调整薪酬策略,关注核心员工群体

  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很多企业放弃了扩张计划,很多员工也暂时放弃了跳槽的打算,这全部是缺乏信心的体现。很多企业借此裁员、减薪,在这些企业中有的却是迫于成本压力,也有的是“趁火打劫”,我们的建议是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实现“瘦身”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对后市的判断重新调整薪酬策略,而不是一味的减薪。根据2/8原理,企业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利润。在这种非常时期,企业需要着重关注这20%的核心员工群体,特别防范直接竞争对手采取非常手段“挖墙脚”。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将通过“瘦身”释放的能量(降低的薪酬支出)适度补充给核心员工群体,同时考虑将薪酬结构与支付对象多元化等手段并用,以达到长期稳定核心员工队伍的目的。

  9. 进行战略性裁员和结构性裁员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且一度出现“过热”的迹象,导致部分企业的投资与发展计划缺乏理性,企业快速扩张、盲目多元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当经济危机降临后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应对经验,导致很多项目处于瘫痪状态。此时甩给人力资源部门的则是进行战略性裁员(部门或事业部被整体裁撤)的任务,人力资源部只有果断地“操刀断臂”才能避免企业的灭门之灾。另外就是很多中小型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进行整体精简,虽然主要职能依然保留,但相当数量的员工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结构性裁员更多的会从企业总体规模进行控制,各个职能的裁减比例不同,需要设定基于业绩与胜任水平的裁员标准,其复杂程度要远高于战略性裁员。

  10.员工援助计划(EAP),强化员工压力疏导

  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以后,心理学与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参与了很多心理干预工作,并提出灾后最重要的是灾区人民的“心理重建”。员工援助计划是对员工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保证员工在工作及生活过程中的健康心态。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职场主流人群中的60、70、80年代人群又存在巨大的价值观差异,况且每个人承受压力的水平差异更是明显,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对当前的工作境遇,现代社会的人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对员工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提早发现、提早预防,必要时可以借助员工援助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

  只有在企业内部树立信心,积极探讨、开放沟通、创造一种企业与员工风雨同舟、共生共长的氛围,在危机中寻找机遇,通过客观的分析、判断与评估,,发挥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员工的潜力,必要的调整战略和策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公司名称:联创智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邱老师助理QQ:1239036895   联系电话:0592-3809710/13779901810(随时欢迎来电咨询)

公司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源路46号集美学府710室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