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慧,魏建慧讲师,魏建慧联系方式,魏建慧培训师-【讲师网】
企业文化、家庭关系
魏建慧:​佛法与企业实战管理
2016-05-24 2206

  佛法管理之一   

  佛法与企业实战管理

  - 也说“‘优质高产低消耗’加‘专、权、细’”十字管理经

  佛法与管理“因缘生起”。

  缘,意为关系或条件,缘起佛法,由缘而起;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佛法中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来说明缘的理论。  

  佛由凡人修,成佛再来渡凡人;主管原员工,有了成就变主管,而主管又去育员工。这循环轮转均“因缘而起”。

  佛法与管理,它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就以企业管理而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法与管理,这课题联系到人生。佛法对人生的看法:佛法对我们现实世界人类的生、老、病、死怎么看?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看?对世界人类所发生的事情,如善与恶、亲与仇、战争与和平等怎么看?佛法对企业管理怎么看?

  关于佛法与人生的关系,近代高僧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大师,早在1943年“佛教与作人”的讲演中就认为严持五戒是佛教的做人之法,广修六度是做人的道理。太虚大师也认为“佛法实在是人类的救星,最低限度,佛法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借镜〔鉴〕”  

  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所说的一切教法,它包括了各种教义,以及这教义所表达出来的佛教真理,也就是说是“真诚”的经文,实实在在的管理。

  什么叫人生?人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对于生活应该持有的一种态度。人生在世,应该怎样生活?应该如何立身处世?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环境?应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人生。也就是说:你如何去念好这“真诚”的经文?如何去走好这企业管理之路。

  实战管理 、“十字”真经和佛法与人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禅宗创始人慧能在《坛经》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这说明佛法是离不开人世间的。这是因为,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于人间、为人间服务的。

  佛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广度众生,利益众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佛法主要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并不是解决人生之外的问题。人生问题也并非仅仅是一个生死问题,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佛法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国家,正确地对待每一个人,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

  因而,提出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教义,这和企业实战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庄严国土”,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今天来讲,就是要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所谓“利乐有情”,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利益和快乐,也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那么,这企业实战管理要求我们做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实战管理、“十字”真经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优质高产低消耗”和“专、权、细”十个字,搞企业一定要运用这十个字,否则企业就难以生存。

  我要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

  我们辛辛苦苦的做事、搞企业, 搞管理,最终目的是什么?要赢得什么?(利润)。

  搞企业的管理者大都记得七个字,十分重要的七个字,这就是“优质高产低消耗”,搞企业一定要有利润,一定要赚钱,否则企业就难以生存。

  而对这三个方面必须三管齐下,缺一不可。你光是产品质量优良,虽然受到市场欢迎,消费者喜爱。但由于产量低、成本高,这样也赚不到钱,有时反而会越做越亏。你质量好、成本低,但没有产量,同样赚不到钱。到头来竹篮打水- 一场欢喜一场空。

  那么,我们如何去赚钱?如何去赢得利润?这就要靠我们去管理,要有朴实的管理队伍。因为,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赚到钱,赢得利润?企业能否发展?能否生存?这管理又是要我们做什么?

  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管理要辅以监督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监控 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管控 体现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等等。

  当然,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应运用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实行复合运用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我们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态势、阶段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理解,如何搭配并融汇贯通,是有效与否的关键。  

  细细想来,“管”是一种约束,是一种制抑的手段,是一种将个体的力量约束到一个集体中去,并为这个集体所服务,以产生更大的力量。而“理”,意味着一种理解、疏导,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可以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能量,而不是缚束作为不同个体而具有多样性。再则,我们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不断发展或某一件事达到成功的目标,那么,“管”就是为目标而设定的一条路线,一条错综而多道路的路线。而“理”是我们行进在这条线路上的方式方法,你如何去走好这条路。这就是管与理的理解。

  我认为“专、权、细”就是做好管理的关键,企业必须有一专多能的高、中层领导,实行各部门的权、责、利明确、再层层细化到每一个点点,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去管理。而用佛法、佛义来贯穿企业管理,更是寓意深长。

  佛法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每一个人,因而提出了“奉行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义。

  “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这“五戒”、“十善”,就是要我们不做任何坏事、恶事,“诸恶莫作”净化自己。

  “四摄”,布施摄(若众生乐财则施财,乐佛法则施佛法)、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善言慰喻)、利行摄(做利益众生的种种事)、同事摄(亲近众生,共其苦乐,随机教化)。

  这是为了摄受众生,使之生起亲爱之心而归依佛道应做的四件事。

  “六度”,布施度(对治悭贪,消除贫穷)、持戒度(对治恶业,使身心清凉)、忍辱度(以治嗔恚、使心安住)、精进度(对治懈怠,生长善法)、禅定度(对治乱意,使心安定)、智慧度(对治愚痴,开真实之智慧,即可把握生命之真谛)。

  这是大乘佛教六种成就佛道即从生死之此岸到达涅槃之彼岸的方法或途径。

  这“四摄”、“六度”,就是要我们广作利益人群的一切善事、好事,我们佛教叫作“众善奉行”。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利益了众生。

  “四无量心”,就是“慈无量心”,即考虑如何为众生做好事,给众生以欢乐。“悲无量心”,即考虑如何拨除一切众生的苦难。“喜无量心”,即见到众生离苦得乐,感到喜乐。“舍无量心”,即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我们暂不用佛法的全部教义来注释企业管理,光用佛法中“四摄”来分注《实战管理 、“十字”真经》,我们会感觉如何?。

  “四摄”:布施摄(若众生乐财则施财,乐佛法则施佛法)、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善言慰喻)、利行摄(做利益众生的种种事)、同事摄(亲近众生,共其苦乐,随机教化)。

  这是为了摄受众生,使之生起亲爱之心而归依佛道应做的四件事。

  那我们呢?我们做好“四摄”,当然不是归依佛道,而是要搞好企业管理,

  布施摄(若众生乐财则施财,乐佛法则施佛法):

  佛有布施摄,管理讲传“艺”。所谓艺,应该是知识而言,传播知识必须从服务开始。从服务开始要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有设计。

  首先应该是去沟通员工,广泛传播知识,树立创业心念、让员工有寻求贡献时机;其次要密切关注员工,进一步推动存在于员工身上的有价值知识相互传播;第三步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和员工一起知识共享、创建新的更先进的管理目标。

  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善言慰喻):

  佛有爱语摄,管理人性化。所谓人性化,不是感情化。我们都知道,情绪是具有附着性和传染性的,特别是坏情绪最容易传染给周围的人,造成局部气氛紧张,人际关系混乱,这就是每个人的情商所致。 情商,是一个人调整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也是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善言慰喻)的根本所在。

  一个情商高的人,会用最适合的方式去处理看似复杂的问题,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在各种困难和挫折前面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使自己能够尽快找到一种方法渡过眼前的难关。能够有效地影响周围的人,这一点对于管理者来说尤为关键;他能够客观理性的对待问题,对待他人。 所以说,情商低的人,即使智商再高,也难以取得成绩,甚至会葬送自己的聪明才智。爱语摄为情商所左右。

  利行摄(做利益众生的种种事):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为广大员工做好事、做益事,首先要有好的心态,而且要处处律己。

  管理者的心态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就像做人一样,心态好自然会有好的结果。佛说: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  

  待人真诚。才可以让整个团队持续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红顶商人”胡雪岩亲书“戒欺”两字,旁注:“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确立了药品“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经营宗旨。管理者不要不知天高地厚,倚仗着仅有的一点优势,对下属大呼小叫,仿佛一刹那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这样做肯定无法管理好团队。有些管理者大有“天上晓得一半,地下晓得全盘”的“水平”,下车伊始,妄谈自己一知半解的概念和错误的理解。有些管理者性格直率、但很急躁,恨不得下属把十天的工作一天做完,于是,久而久之,一方面造成下属工作经常出错,另一方面,下属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叫苦不迭。这种“欲速则不达”的工作作风危害很大。具有一定实力和才华的管理者千万要戒骄,万万不可自以为是。 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不断吸取养分,一定要“空”杯,我们要从零学起,用空杯子去装美酒〔知识〕,不要带有半杯或大半杯其它液体,那美酒就不好装了。要“虚怀若谷”啊。  

  管理者要广结善缘,做好事,首先要修养自己。

  同事摄(亲近众生,共其苦乐,随机教化):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要亲情,亲如一家人。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大家都来关心企业,把企业管理好,在管理中相互得到提高,使员工得到教化。这就是团结精神,也叫凝聚力。

  水泥,大家都熟悉,搞建筑用。建造高楼大厦,桥梁遂道,都要它。但光水泥够吗?不够,还要什么呢?还要加上黄沙、石子、钢筋。请问黄沙本性如何?有句俗语:一盘散沙。那石子呢?三角石头翘厉八破,垫都垫勿平。还有钢筋,个性强硬,‘六亲勿认’。三者是江西人补碗-自顾自,鸡皮贴鹅皮,永远贴勿栊。怎么办?别急,有水泥在,它能凝聚散沙,团结石子,拌成混凝土,然后紧握钢筋,把它们牢牢的凝固在一起,团结一致,建大厦,造桥梁,筑水库,修高速,共同创导了伟大事业。而管理也是一样,员工和客户各有个性不同,处事风格又各有千秋,公要馄团婆要面,丈夫年糕油湔湔,儿子要吃荷包蛋。如果没有凝聚力,团队松散无战斗力,话不投机半句多,谈何团结?如何有全付精力,良好心态去全身心投入工作?  

  员工是企业的“孩子”,孩子最感到恐惧的是家长经常指责他,不是鼓励他。

  心理学专家调查发现,孩子最怕家长十句话:1、“傻瓜、没用的东西。”2、“你简直是个废物。”3、“你可真行,竟敢做出这种事来。”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7、“求求你别再这样好吗?”8、“你若考了100分,我给你买……”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因此,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的信心百倍,但是每一句粗暴的呵训,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

  而我们的员工,也是这样,心灵是自尊的,有时候的埋怨和牢骚也是正常的。

  而管理者就要做好表率。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离是谁?他是春秋晋国人。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而管理者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禅宗六祖他对“有求必应”这样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们搞企业管理也一样,方寸 - 心地 - 到产生念头,都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应、贯通我们的企业管理,做到真无虚妄,诚无杂念当然有求必应。

  把佛法、佛义落实到企业管理之中,如法如理,寻觅管理方法。如我们做出目标,与同佛愿。决不能发空愿、虚愿、假愿、不真实的愿,一定要用真诚的心去贯通,渡员工登上彼岸。帮助他们断杂念学习管理、执行管理、搞好管理;让他在管理中增长知识,提高学问;使他们园满功德,走上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意愿。

  佛法佛义的深渊广博与企业管理的纵横细微相映相辉,讨论的话题千秋万代,在此在下先抛一砖而引美玉,求教诸位老师。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s://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8073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