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这个含义就如下文所说,“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希特勒一人将德国带入了二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在朝鲜战场,打败了刚刚横扫日本、携二战战胜国余威的、巅峰期的超级大国美国;也在珍宝岛打败了另一个超级大国、二战战胜国、鲸吞了日本关东军的苏联,这个曾经的“东亚病夫”一夜之间成了不畏死亡的巨人。他用他钢铁般的意志武装了曾经柔弱的任人宰割的中国人,他的人民出现了无数的黄继光、邱少云。是他,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是他,建立了新中国。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近)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易经·系辞上》)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君子在房间里说好话,千里之外都会响应他,何况近处呢?在房间里说不好的话,千里之外都会违背他,何况近处呢?你的话从你的身体里发出来,加到别人的身上;你的行为发自近处,远处也能看到,或者说影响深远。
“其机如此。”
这个机关就是这样发动的。
“机”,是弓弩上的发射机关,现在来说就是枪的扳机。孙子曰:“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孙子兵法·势篇》)弓弩、枪的扳机很短,但是发射出去的弩、箭、子弹却能给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子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易经·系辞上》)
君子的言行就如弓弩的扳机一样,一扣动,就能活人、能杀人,能带来荣耀,也能带来灾害,所以能不慎重吗?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对于怎样讲话有特别详细的论述:第一、别人没有询问你,不要说(未请不应说),而且在说话以前,先要说“我学识不够渊博”之类谦虚的话,不能忽然一下子回答;第二、即便有人问你,也应观察他的接受能力。(虽其请白亦应观器);第三、如果观察他有接受能力,就算他没有问你,也可以说。(若知是器,纵未劝请,亦可为说。)
而对那些无礼之人,比如,他躺着和你说话,而你是站着或坐着(坐为卧者不应说法),你就不要再费口舌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如何说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讲说轨理》)
人对语言的掌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学习掌握期,这个阶段是从出生到步入社会以前,从学校算起就是大学毕业以前,此阶段逐渐的学习字母、字、单词、句的使用,到熟练掌握。
第二层、熟练使用期,这就是步入社会,与人交往,自然的使用语言。
第三层、止语期,当认识到语言的危害以后,重新步入学习语言的阶段,开始少说,甚至不说了。太子墓魄意识到语言的危害,十三岁就闭口不言,以至于国王、王后以为他是哑巴。(《六度集经·太子墓魄經》)子曰:“非礼勿言。”(《论语》颜渊第十二)老子曰:“塞其兑(口),闭其门,终身不勤。”(《道德经·五十二章》)
第四层、游刃有余期,何时当说、不说都拿捏的恰到好处。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第十五章》)老子曰:“善言,无瑕謫。(没有瑕疵、缺失)”(《道德经·二十七章》)金刚经曰:“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金刚经》)
眼、耳、鼻、身、意也是一个道理。
参考版本:中华书局,《唐宋注疏十三经》,上海中华书局据阮刻本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