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利平,兰利平讲师,兰利平联系方式,兰利平培训师-【讲师网】
专注时尚行业品牌、百货行业
兰利平:零道杂谈之实践互动01
2016-01-20 12244

学员:如何看待品牌商一方面提倡理性订货,另一方面又给予高压指标?

此问题咋看一下是非常矛盾的,但思考一下又是不无道理。人的行为都是在理性和感性中纠缠不清的,不同的事件背景会做出不同的评判,哪怕是针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在近年品牌营销活动中,类似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品牌商看到终端客户实际经营情况,理性告诉自己不能再这么玩了!另一方面回到总部看财务报表开高层会议,发现任由事件发展也是不行的!因为在当下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一部分客户是真受不了,还有一部分客户是非理性行为。这种非理性行为体现在现实中就是关掉低效或培养期的店,订货会少下期货订单,或是盲目转向投资等。并非是客户层级不够,或是小农思想,在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这样的情形天天发生。房价股价下跌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去购买的,因为我们相信还会再跌;反之房价股价上涨的时候,我们会急着去购买,因为我们受不了持续的上涨。所谓的庄家或赢家,大部分采取的都是反向操作策略,并攫取了大部分的财富。5%的富人,拥有80%的社会财富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经常作为决策者或培训顾问,也是时常面临上述的问题。老师,你觉得大环境或行业环境什么时候转暖?老师,你看一下我当下的情况是适合换品牌还是换行业?老师,你认为我们品牌总部做的这些政策决策目标有道理吗?老师,我当下的团队问题很大员工都不行怎么办?但凡有这些问题的客户或学员,其实往往内心都有成熟的想法或已做决定,询问无非是验证自己的内心判断。从外在的角度而言,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项重大经营决策在没有厘清自身的具体情况就决定了,本身就是一个风险。犹如经常开个玩笑,所有的老板都非常质疑自身的薪酬体系是否好,每年都希望改一改调一调,不然经营管理过程中就少了些什么。可绕了几圈,最后收集到案例还有可能是自己当初分享给别人的那份。变或不变,取决于我们内心,对所做的事是否足够坚定!


回到前文的问题,品牌商的变是想在现实和理想中寻求平衡,而加盟商则是想确定的经营成果和不确定的未来当中寻找平衡。两者之间,看上去没有什么交集,但却是利害攸关。如果品牌商对于自身品牌和加盟商的市场,以及经营情况足够了解,那么下达指标就是必要的。至于指标合理不合理,不是用数据对比,而是同【经营计划】的活动匹配,即通过采取什么样的活动能实现双方共同理解的指标。这当中,我们就不得不重视一个核心岗位人员的工作,那就是【客户经理】。所谓的客户经理,不是只做个上传下达的区域督导,或平时做做报表写写出差报告的角色。客户经理必须是深入一线,与终端加盟商无缝对接,在品牌和市场中承上启下推动工作。一方面,及时让客户了解总部的讯息、规划、政策和制度,并进行宣导;另一方面则是将市场的经营状况、客户状态、竞品动态及时反馈,并进行相应的工作提案,以便总部核心层决策参考。


那么要如何判断客户的指标高还是不高呢?

经营层面分析:通过对客户经营近三年的核心数据对比,如商品进销存情况、店铺盈亏损益状况、经营现金流情况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得知的信息是,客户是否赚钱?符合客户投资期望吗?无论盈亏客户是否有现金流?当下商品的库存结构是什么情况?销售毛利率、折扣符合预期吗?客户经营状况与历史最高水平落差是多少,与其个人经营设想差距多少?客户是否有多头事业投资,经营状况如何?是否清楚当下其他竞品经营的状况与市场份额排序?客户的经营思路和理念是否变化,影响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吗?当下客户认为经营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管理层面分析:客户本人是否参与管理,投入的时间占比是多少?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评价(知识、能力、态度、激励)如何?会员管理类指标部分,新增会员数有多少?有效会员有多少(一年内有消费的)?会员消费占比如何?专卖店是否有完善的运营管理手册(含商品、财务人力、行政、运营等系统)?相关的运营管理标准是否有在践行?专卖店是否有落实执行会议系统(3会标准及流程)?专卖店是否有工作管理系统(工作计划、总结、项目看板)?专卖店团队建设状况如何(集体活动、团队文化、工作氛围)?


执行层面分析:团队成员的稳定性(至少60%员工为一年期以上)?团队成员的成长性(绩效考核达标率90%以上)?专卖店的陈列标准是否到位(手册执行标准)?专卖店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是否执行到位(客件数、成交率、试穿率、回头率;相对数指标)?专卖店开关店流程是否有执行到位(安全与效率)?是否有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手册(火灾、盗窃等)?是否有处理顾客投诉及售后服务手册?


上述问题的诊断和盘点,是区域督导开展具体工作的前提,也是和加盟商沟通指标前的必备工作。指标不是自上而下的强权,也不是自下而上的推托,而是企业资源的整合在市场上的终极表现,也是品牌在顾客体验中价值体现。回首2013,在终端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的除了库存积压的店,也有很多是库存缺失的店。商品管理的两个极端,一个是库存风险,另一个就是缺货风险。区别就是前者是显性的风险,后者是隐性的风险。作为大品牌公司,最痛苦的莫过于,老板看到的是缺货店背后的机会,职业人看到的是积压店背后的隐患。众多加盟店只能选择于两者之间的平衡,亦或现在和未来的平衡。


人性之下经常缺失常规的理性,只有感性!
今天,你赚钱了吗?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