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1、劳动者入职管理操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1)入职把关不严的风险及入职审查的导入;如何进行入职审查?如何避免风险? (2)入职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告知义务的新规定及对劳动合同效力的影响;如何避免告知瑕疵带来的风险? (3)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证件的新规定对用人单位用工管理带来的影响,用人单位如何降低用工
第一部分 廓清某些人力资源法律概念的误区 1、为什么劳动法与其他法律有所不同? 2、分析不同的用工模式 3、比较规范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与综合计算工时制 4、区分全日制用工与非全日制用工 5、劳动力派遣、项目外包与劳务工 6、实习生、外派人员与退休返聘 7、工资构成与最低工资 8、经济弥补金、经济赔偿金与违约金的比拟 9、解读工会与工会成员 第二部分 纵览劳动合同与劳动力派遣合同 1、Offe
第一部分 劳动合同与企业用工成本控制 一、标准用工模式与非标准用工模式 二、用工要素的分析:一定要正式工吗? 三、用工强度的归类:一定要全职工吗? 四、用工弹性的小结:一定要长期工吗? 五、多元化用工下的一体化管理 六、劳动合同管理与用工成本控制 1、录用管理的误区甄别与实务操作 2、事实劳动关系:书面合同很必要? 3、约定不明争议:双方孰能占上风? 4、试用管理的明确性与时效性原则 5、“实习”
第一部分、当前企业用工的背景 1、 劳动立法日趋完 2、劳动者整体维权意识日益提高 3、国际市场对合法用工的要求日益提高 4、劳动关系不和谐 企业发展难持续 第二部分、《劳动合同法》修改重点和具体内容权威解 1.新法下派遣方面临哪些管理风险; 2.新法下派遣员工的奖金、福利、加班费如何处理; 3.劳务派遣中的经济补偿金责任如何分摊; 4.派遣员工工伤如何认定,费用由谁支付。 5.直接用工、劳务派遣
第一部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企业用工影响 1.新法下派遣方面临哪些管理风险; 2.新法下派遣员工的奖金、福利、加班费如何处理; 3.劳务派遣中的经济补偿金责任如何分摊; 4.派遣员工工伤如何认定,费用由谁支付。 5.直接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人事代理等多种用工形式的区别、利弊分析; 6.新法下,用工单位是否还能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如何使用才合法; 7.新法下用工单位如何操作实现合法同工同酬; 8
一、非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学习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 1、劳动争议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员工胜诉率的居高不下 2、《劳动合同法》带给企业新的管理压力和管理风险 3、非人力资源部门经理面临更大的责任压力以及更加复杂的管理环境 4、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定位 二、劳动合同订立与非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的工作 1、招聘中HR与部门经理的职责分工与配合 2、岗位说明书的撰写与面试风险控制 3、不签订劳动合同
第一部分:各项新法的综合解读及综述 1、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相继出台,是否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2、 如果都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去做,是否就能规避风险? 第二部分:劳务派遣用工法律风险控制与实务操作 1.劳务派遣用工模式,有何利弊,利大还是弊大? 2.劳务派遣合作协议必须注意的风险细节有哪些? 3.新法下劳务派遣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4.哪些岗位可以使
一、招聘录用的流程化管理与风险防范 1、招聘录用的基础流程 2、招聘录用的基础流程风险点提示与应对措施 风险点1、录用条件不明确产生的风险。 风险点2、招聘信息中含有就业歧视内容产生的风险。 风险点3、用人单位存在欺诈行为产生的风险。 风险点4、对拟录用人员相关情况没有进行必要的入职审查和管理产生的风险。 风险点5、随意发出录用通知书产生的风险。 风险点6、劳动合同书中的用人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不一
第一部分、怎样看待劳动法律法规的“公平” 1、劳动法律法规的天平哪边高? 2、为什么说有些老板误读了劳动法? 3、劳动纠纷事前防范与事后补救成本分析 4、为什么说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过劳动管理关? 二、劳动保险部分 1、为什么说劳保“五险”相当于企业及员工的“五面墙”? 2、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保障的是谁? 3、怎样减少企业的工伤赔偿风险? 4、哪些情况下企业应对劳动者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5、工伤保
第一部分 简析企业运营中的法律风险主要的风险: 一、 是否出现规章制度对权利的设立不明确,从而导致无形中企业成本上升的感觉? 二、 企业是否会出现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股东追加投资,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等困扰? 三、 是否经营者只注意到了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及索赔问题,而忽视了前合同义务及后合同义务? 四、 是否从来没有专利检索和商标待查制度,使得企业在面对知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