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五:身体缺陷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底线六:独处的小天地 幼儿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底线四: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成年人才有不可触碰的底线和短处,其实,何止成年人有底线,孩子同样也有自己的“底线”!做个合格父母,在早期教育的同时请别进孩子的雷区! 老话常说:骂人不揭短。在行事风格上,成年人早已熟悉这样的一套
健康示爱:当着孩子轻歌曼舞 不少父母会认为,夫妻间在家的亲昵行为应该避开孩子,否则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专家们却认为,父母间的相爱,反而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有益。 如果你们晚上想在家跳一会舞,完全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因为,让孩子看到你们的轻歌曼舞,拥抱甚至亲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而言,习惯于父母的亲密举动会使他们与周围朋友间的关系更融洽,尤其是对他们将来与所爱的人生活会更有指导意义。
直面失败:向天空大声呼喊 父母常常会鼓励孩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拼搏向上,但面对他的失败,更多的常常是责怪和不知所措。其实,孩子失败时也正是最需要亲情的时候。比如孩子参加比赛输了,此时最好的做法是,赶快让孩子离开现场,带他到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地方,这样可以不让他在众多小伙伴面前失态而尴尬。然后,不妨让孩子发泄一会儿,并用温和而同情的目光安慰他的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同情可以使孩子感到被人理解,等他冷
教育宝宝是不是一定要一本正经?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另类的教育方法,这些新的方法能从新的角度,给孩子更有效的影响。 照顾宠物:培养起责任感 父母平时会教育孩子宽容、忠诚的好品质,但常常由于概念抽象,使得孩子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在这方面,宠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专家认为:“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照顾另一种生物的责任感。照顾狗、猫等,可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感。” 譬如,当家里的小狗每天下午3点准时出现在门口等
第五,家长缺乏沟通和心理疏导。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要通畅、平等,不要动辄用“粗心、不努力、不专心”等空洞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家长和孩子容易对立。特别是有些毕业班学生的家长,恨不得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不应该有一丁点儿的放松,甚至是孩子填报志愿也往往由家长包办。 对此,思源老师建议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刻注意尊重孩子,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第四,家长急功近利,没有长远目标。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计划,学到哪里算哪里,发现有漏洞了就“眉毛胡子一把抓”,通常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家长心里的预期随着学生的成绩起起伏伏犹如坐过山车,长此以往,学生考试没把握,要么没自信,要么盲目自信。 所以,思源老师建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和教育专家一起为孩子量身定制合理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有的家长认为题目做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 目前市面上的教辅书籍铺天盖地,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跟风买来了大量参考书给孩子作为“家庭作业”。然而,学校的功课已经很多,再加上家长的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另外,随着学生知识点的加深,家长在辅导功课时觉得力不从心,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难点,再加上平时其他的辅助教育也做得不太合理,这会使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有所动摇。所以,选择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