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讲师网】
刘硕斌:乌巢禅师为什么传唐僧的是《多心经》?
2016-01-20 3449

《西游记》第十九回,唐僧收八戒后,于浮屠山遇到乌巢禅师,浮屠,即浮图,佛土,乃佛陀的异译,后多指佛塔。此禅师在浮屠山的香桧树上弄了一草窝,就住在树上。非常简陋朴实,一切随顺自然,没有什么人工痕迹,却自然透出庄严祥和。书中说:“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猿献果。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正合“平常心是道”之佛理。


这禅师既平常又非同寻常,能预知未来,为唐僧取经团队做了提醒,能传唐僧《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却称之为《多心经》。孙悟空因嫌乌巢禅师说“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说破其嗔心,恼羞成怒,扯出金箍棒对着乌巢禅师的草窝乱捅,结果是“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那乌巢禅师在《西游记》中究竟代指什么?生命之真心,真心即佛,不过是法身佛。


成佛最后须三身成就才能真正圆满,即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身合一,《法华经》中均有印证。成就法身佛,可得根本智,后得智即“分别智”须在业缘中“转识成智”的修证中才能圆满。所以,乌巢禅师被孙悟空问到“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只能如实回答:“因少识耳”。


另外,真心不会有丝毫矫饰,任何坏境、任何状态下均有。万事万物时刻均在以真实真相坦露真心,但人心虚妄、伪饰难以相应,所以不识得。这也是禅宗偈子:“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黄花翠竹无非般若”之佛理所在。世道之人虽不识得真心,但用得最多的倒是真情、真诚、真爱、真人、真我等概念,其实也是不自觉地依循本真为追求真心。


乌巢禅师代表真心,对应孙悟空代表的心有何差别呢?孙悟空大多时候处于妄心状态,不嗔恨时,或每遇难救师心切时才显露真心。真心显露时,自知灵山之修证路。所以,乌巢禅师点拨唐僧说:“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那乌巢禅师为什么要将《心经》称作《多心经》呢?


作者通过“多心”二字诠释世道学佛之人的障境。世人心特别多,心乱如麻,每时每刻都是分别心,哪里能明心之经呢,哪里能承担佛之心脉呢。即使是读《心经》,也几乎是每字一个心,字字心念不同, 所以,虽读诵解说却难明心意,均是因“多心”故,所以称之为《多心经》,也暗指唐僧修行障境。


因此,当唐僧一再追问西天大雷音寺路途有多远时,乌巢禅师则说:“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这里实质在告知佛之正法:灵山没有所谓的路途远近,只在于心之魔障,当下魔障立消,即到灵山。暗示唐僧,以后遇到魔障莫在外在上迷执,在心处下手才是正道。


乌巢禅师公案安排在唐僧收复八戒之后,八戒代表生命之欲,即安排在控制欲望之后,在修行上是具深意的。因为只有正心才能控制欲。此前聚集到的取经团队,代表内观所在,实质就是要能内观到生命之性、心、意、欲四个最核心修行要素。但怎么修行要有正确指导,否则必然盲修瞎练。这时必须“见道”,在修行的五行位中,“见道位”后才是“修行位”,才入正修行之道。


怎么才能见道呢?必须开悟。这里反映的正是唐僧的开悟机缘,遇到《多心经》而悟到心之经,且长期以此为依持,这都是修行的核心。所以,书中说:“玄奘法师因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看看唐僧悟到了什么,书中在二十回开头就有唐僧的一首偈子足以印证,摘录如下: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

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

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

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

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选自刘硕斌老师最新著作《西游记修真解密》)


生命的成功决定于大智慧成就,能否顿悟是大智慧成就的关键!

现代禅悟学研修中心(ID:DDDWWW111)微信公众号为您提供顿悟大机缘!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